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50浏览:
次
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适用于:
1、肩关节前脱位复发频繁,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者。
2、脱位复发仅少数几次,且脱位发生的时间间隔很长,对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者不宜手术,有特殊职业要求者应严格权衡后慎重施行。
暂无可参考资料。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暂无可参考资料。
1、肩关节脱位,经回纳后,因为上肢下垂的重量,会令关节向下离位,韧带及肌筋会被拉长。出现松弛,不利复完。
2、因为稳固度不足,稍大动作,又再脱出,成为惯性。反复的损伤,会令关节更松及更难稳固复完。而患者变成上臼专家。
3、较合理处理方法是於回纳后,缚一薄垫於腋下。此措施可起「支点」作用,令上肢变成「扛杆」。手(力点)下坠时,薄垫反会抬起肩骨(重点)入盂,形成良好接触,方便复修。
4、要注意的是:垫不可太厚,厚了会压住神经,令手觉麻。但又不能太薄,薄了起不到升骨入盂的效果。总之,经数次调整,便能得到最合适,最舒服,最有用的矫正垫。
5、如果是青年人,一般用垫十五天便足够。
6.有些场合,不方便缚垫,可曲左肘以指触左肩,再以右掌置左肘下,与肩对抗用力三数分钟加强回纳。
1、侧切口,切口横行段由肩峰下缘至喙突尖,下行段由喙突端钝弧形转角沿三角肌前缘或其外侧1cm处下行至三角肌结节上方。
2、显露关节
通过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或在三角肌前缘的外侧约0.5cm处,顺肌纤维方向分开三角肌;为使切口显露更清楚,亦可切断附着在锁骨外1/3的三角肌,掀起三角肌显露喙突和附着其上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的联合腱;用下述两法之一游离联合腱;在喙突下1cm处,切断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的联合腱;或先用钻头由喙突顶端顺喙突纵轴钻一骨孔(备作螺钉固定用),然后于喙突根部离断喙突,使离断的喙突随同联合腱向下翻转,向下向内轻轻牵开联合腱,并使肱骨外旋显露出肩胛下肌。依次解剖肩胛下肌的下缘和上缘,在解剖下缘时应注意位于其下的旋肱前、后动静脉和腋神经。在肩胛下肌和关节囊间插入一鼻中隔剥离子,钝性分开这两层结构,有时此两层组织间紧密粘连,无法分离时,则不必强行解剖分离。在肱骨小结节内侧2~3cm处,于肩胛下肌上以粗丝线缝两针牵引线,在牵引线之间垂直切开肩胛下肌和关节囊,向内侧牵开关节囊的内侧瓣,同时外旋肱骨头,关节盂的前缘即可得以显露。
3、探查关节病变
探查前侧盂缘,如有撕裂的盂唇和骨折盂缘,可用小刮匙或骨刀修整。探查关节囊松弛的程度;以正确判断缝合的张力。至于肱骨头后侧的凹陷骨折,一般不必探查,因极度外旋时将过度牵扯臂丛神经而发生损伤;在术中如将肱骨外旋至60°~70°时,可感到突然半脱位的弹跳,此因肱骨头凹陷骨折滑过盂缘所致。
4、缝合关节囊和肩胛下肌
将上臂内收、前臂紧贴于胸前,保持肱骨头的内旋位,将肩胛下肌和关节囊的外侧瓣间断褥式缝合于肩胛颈部的软组织上
约半数病人可能遗留上臂永久性外旋受限。
约半数病人可能遗留上臂永久性外旋受限。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1、上臂保持内收内旋位,屈肘90°前臂贴于胸前,腋下内侧及时衬以棉垫与胸壁皮肤隔开,用绷带将上臂缠绕固定于胸侧,三角巾悬挂肘及前臂。
2、4周后拆除绷带,仅保留三角巾悬吊上肢于屈肘90°位,肩部逐步开始做摆动练习,但限制上肢做强力外旋活动,6周后在病人能忍受的限度内做主动上臂外旋活动。
3、辅以理疗、促进功能恢复。
1、游离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时,注意其内缘有臂丛神经的外侧束和腋动、静脉,故手术范围不宜超过内缘。在喙突下方4~5cm处有肌皮神经穿入联合腱,在7~8cm处肌皮神经斜行穿出喙肱肌的外缘,因此牵开联合腱时不可直接向下,而应向内下轻轻牵开,以免损伤肌皮神经。游离肩胛下肌时,应特别注意其下缘处的旋肱前后、静脉及腋神经。
2、决定切断肩胛下肌和关节囊切开的部位时可将上臂外旋45°位,通过肩胛下肌摸清肩胛盂前缘,在此位置切断肩胛下肌和切开关节囊较为合适,切口勿过高,以免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部位太靠外,则肩胛下肌和关节囊的外侧瓣太短,缝合后,肩关节外旋活动将严重受限;如切断位置太靠内侧,外侧瓣过长,缝合后限制肩关节外旋活动不足,术后仍有再脱位的可能。
约半数病人可能遗留上臂永久性外旋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