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急性骨髓炎切开引流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49浏览:

1. 适应症

1、急性骨髓炎一经明确诊断,用抗生素等全身治疗不见显著效果者,应及时切开作病变区骨内或髓腔钻孔探查,如有脓液应开窗引流。

2、局部穿刺证实有骨膜下脓肿者或x线片示骨膜下阴影增厚者,除切开引流外,应作髓腔引流。

3、骨膜下脓肿穿破至软组织并形成脓肿,应同时引流软组织脓肿和髓腔内脓肿。

2. 禁忌症

1、凝血机制有严重障碍。

2、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一些具出血倾向的疾病。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急性骨髓炎都伴有较严重的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症状,病儿多数病情较重。为使病儿能耐受手术,术前应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全身情况:

1、全身应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全身情况衰弱、贫血、病情重危或有中毒性休克者,应积极输血、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等,待病情好转后手术。

3、将病肢作牵引或外固定制动,抬高患肢。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以胫骨上端骨髓炎为例:

1、体位、切口:仰卧位。前内侧切口或在体征最明显的部位作切口,长3~5cm。切口中点应位于临床压痛、肿胀最明显处。

2、显露、钻孔探查:切开皮肤,常可发现骨膜水肿、肥厚或被骨膜下脓肿所抬起。如有骨膜下脓肿,经穿刺证实即纵行切开骨膜引流出脓液并送培养,若无脓液,也常可见病变区皮质骨轻度粗糙,色泽灰白。可将骨膜向两侧稍作剥离(剥离尽量减少,以保证骨的供血),用骨钻钻孔数个,直达骨髓腔,以探查有无骨髓腔脓肿。如髓腔无脓液溢出,钻孔已达减压作用,即结束手术,局部置抗菌药物后缝合切口。

3、开窗扩大引流:钻孔后如发现有脓液自髓腔内流出,应即用骨凿在钻孔部位凿除1cm宽、适当长度的皮质骨,开窗以通畅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除去坏死组织和游离的碎骨片,但不要作髓腔内搔刮,以免扩散感染。

4、引流、缝合:吸净脓液,冲洗伤口,置入青、链霉素粉剂或其他敏感抗生素后,松松缝合切口,切口深部放一塑料管以利术后引流、冲洗和注药治疗。脓多腔大者可置双管闭合灌洗负压引流。对骨破坏严重、脓液粘稠者宜在骨开窗口放置引流条开放引流。

7. 并发症

骨破坏。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补钙为主。2、忌烟、忌酒。

10. 术后护理

1、继续全身应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后2~4周。缝线于术后10~14日拆除。

2、制动或牵引并抬高病肢到急性症状消退为止。骨破坏严重、范围大者应用包括病骨二端关节、制动有效的石膏外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发生。一般在1~2日后摄片复查,根据观察的病骨演变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

3、置引流管的要保持引流通畅,当脓腔变小、引流物很少时才逐渐拔除。双管闭合灌洗、负压引流见闭合灌洗、负压引流术。开放引流的伤口,经换药后分泌物不多、创面肉芽健康,可作延期缝合。一期缝合的伤口如有感染加重,应及时开放引流。

11. 注意事项

1、剥离骨膜范围必须尽量缩小,以减少发生骨局部缺血性坏死的机会。

2、开窗时,凿除皮质骨不宜过多,尽量减少局部扰乱与损伤,以能达到髓腔内减压、引流的目的即可。

3、一般缝合伤口有利于防止继发感染,但应取决于全身与局部感染的程度。对脓液多、局部炎症重、全身中毒症状重拉珍禽尖行开放引流。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