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49浏览:
次
Ilizarov 股骨延长术适用于:
1、先天性或后天性所致肢体短缩畸形,肢体短缩>3cm者。
2、手术适宜年龄为10~12岁,如果采用骺板延长者,则应在接近发育成熟时进行,即骨龄达14岁左右。
3、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功能良好,肌力在Ⅳ级以上或者下肢骨延长后,有条件调整肌力平衡者。
1、年龄<8岁。
2、肢体短缩在3cm以下或大于15cm者。
3、下肢肌力差,骨延长术后,无邻近正常肌肉可替代者。
4、髋、膝和踝关节不稳定或有明显畸形者。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1、体高和下肢长度测量。
2、股骨和胫骨X线片的真实长度测量。
3、确定下肢不等长的总长度。
4、摄腕部X线片,确定骨龄。
5、垫高患肢调整骨盆倾斜,平衡躯干等综合性因素来决定骨延长时所需的长度,在需要骨延长的总长度基础上再增加0、5~0、6cm,作为补偿骨短缩畸形。
暂无可参考资料。
1、近端半径针的置入
当股骨外固定架组装好以后,先置入第1根半径针。根据病儿的年龄大小,选用4mm或5mm直径的半径针从大粗隆下缘外侧,与下肢生物力线相垂直(而不是与股骨轴线相垂直)置入,并连接到最近侧弧形板的上面。调整外固定架使大腿均匀地位于架子中间,开始置入第2根半径针,应与第1根针垂直,并从最近侧弧形板的下面置入,然后与弧形板固定。第3根针应与上述2根针呈45°角置入,并固定在远侧弧形板上,必要时(大龄儿童)在远侧弧形板上置入第4根针。
2、远端克氏针的置入
先在最远端环上横行从外侧向内侧钻入第1根克氏针,这根针的中间偏外侧应带橄榄,并应与膝关节平行(a),在钻入之前应保持膝关节屈曲位(以防股四头肌在伸直位被穿过,而影响术后膝关节屈曲);第2根也是橄榄针,要从内向外横行钻入,固定在远端近侧环上(e);钻入另外两根克氏针,其中1根要从前外侧钻入(f),而另外1根从前内侧(g)。
3、截骨
到目前为止外固定架已经安装到大腿上了,取掉中间环与远端环之间的丝杠,开始截骨。截骨的原则和技术操作详见Ilizarov胫骨延长术;应选择距远端近侧环上1cm平面、采用大腿外侧切口完成截骨。
为了验证截骨是否彻底,可手持远、近端伊氏架并旋转,同时观察截骨端。另一方法是装上延长器,调整延长器用肉眼观察截骨端是否分开,必要时用透视证实。截骨完成后,将切开的骨膜靠拢间断缝合,关闭切口。
暂无可参考资料。
暂无可参考资料。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1、Ilizarov 股骨延长术术后1~10d开始骨延长,多数为术后5d。按1、0mm/d的速度延长,分4次完成。
2、延长期间鼓励病儿负重行走,并开始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每日3次。
3、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如果发现骨痂连续性中断,应减慢延长速度;如发现骨痂密度增高,则加快延长速度。
4、当延长区的骨痂转变成皮质骨时,再取掉伊氏架。
穿针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外固定架的轴线与大腿的轴线一致(可通过垫高小腿的高度来维持),以免截骨后截骨端的变位和成角,增加调整和延长的难度。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