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30 08:13浏览:

1. 适应症

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适用于:

1、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位于上颌神经所属分支者,在用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则进行上颌神经高位多支切断撕脱手术。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确定上颌神经有几支疼痛症状并存者,则进行上颌神经高位多支切断撕脱手术。

2. 禁忌症

1、定性不明确者,不宜手术。

2、定位不准确者,不宜手术。

3、病程较短,疼痛较轻者,先给予保守治疗,暂不予手术。

4、对于病原因素存在于神经高位者,不宜进行末梢支切断撕脱术。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定位检查,弄清是原发性还是症状性的三叉神经痛,为手术提供依据。

2、对于面部发作性剧痛范围较广的病人,分清主次,做好术前的准确定位。

3、对于年轻或绝经期妇女,出现面部疼痛,术前要认真加以鉴别诊断,特别是要排除精神因素所引起的疼痛。

4、对于从口内进路施行手术的病人,术前要洁牙、清洁口腔,治疗牙源性的感染灶。

5、对于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的病人,术前要作好全身检查,了解心、肺、肝、肾的功能。

5. 术前注意

病人取仰卧位;经口腔或健侧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采用带气囊的导管或用长纱布条填塞咽腔,以防误吸和利于吸出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或血液。

6. 手术步骤

在患侧唇颊沟从中切牙至磨牙作一条长约4cm的切口,切开黏膜、黏膜下组织,在骨膜表面作钝性分离、翻瓣,达眶下孔下缘,用拉钩向上牵引,暴露上颌窦前壁以及眶下神经血管束,在眶下孔外将眶下神经切断结扎,并将远端撕脱缝扎。在尖牙凹区设计一个2cm直径大小骨膜蒂位于上方的舌形骨膜骨瓣,切开除骨膜蒂之骨瓣周围的骨膜,分离骨瓣外周的骨膜,显露骨壁。用高速涡轮牙钻在骨膜骨瓣外行舌形切骨,保留蒂部。用小骨刀或剥离器将带蒂骨膜骨瓣向外撬起,造成骨折,骨瓣就此抬起,并保持与骨膜蒂相连,清楚显露上颌窦腔。

然后在上颌窦顶后壁,即上颌窦后壁开窗部位分离上颌窦内黏膜,用骨凿轻轻敲开上颌窦后壁,去除约1.0cm×1.5cm的骨组织,进入翼腭窝,轻细分离软组织,用神经钩勾出神经,经确认后,用止血钳钳夹向外轻拉,生理盐水冲洗并清理深部术创,看清圆孔及由此而出的上颌神经,然后将神经于圆孔口外切断并连同相应分支撕脱。进而在上颌窦顶部(眶底)用小骨凿轻轻敲开眶下管,将眶下神经抽出。生理盐水冲洗并清理上颌窦腔,于上颌窦内侧壁向同侧下鼻道打对孔,用碘仿纱条填塞窦腔,纱条尾从对孔拉向下鼻道以利引流。将带蒂骨膜骨瓣复位,以修复上颌窦前壁之骨缺损,缝合唇颊沟之黏膜伤口。

7. 并发症

1、区域性感觉障碍。在上颌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内,患侧术后出现长期的麻木感,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无特殊处理。

2、术后出现痕迹反应。三叉神经分支切断术后,约1/3的病人在术后2~7d内发生次数不等的神经痛,大部分病人神经痛发作的次数较术前少,疼痛的程度没有术前剧烈,但也有少数病人疼痛和术前差不多,甚至更重,临床上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痕迹反应”,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对于术后发生痕迹反应的病人应该给予适当的处理,特别是每日发作次数在3~5次以上者,可暂时性口服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以解除病人疼痛,同时也可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当临床症状与解剖不相符合时,应该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

3、全麻病人术后易发生肺炎。预防术后肺炎发生的措施是 ①麻醉插管后,气囊内充气或填塞咽腔要安全可靠;②术毕拔管之前,要尽量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或误吸物;③术后给予雾化吸入,鼓励咳出黏痰;④术后定时给病人翻身、拍打胸、背部。一旦发生肺炎,则要加强广谱抗生素的用量,适当控制输液量,胸部用超短波物理治疗。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0. 术后护理

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对于全麻病人,术后当日要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特别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2、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治伤口感染。

3、从术后第3天起,由手术侧下鼻道逐渐抽出碘仿纱条,直至术后第7天抽完,并拆除唇颊沟之缝线。

4、术后第8天起,用生理盐水从下鼻道对孔内灌入,缓慢冲洗上颌窦,每周2次,直至流出的液体无明显混浊,无血凝块为止。

11. 注意事项

圆孔的外口在翼腭窝内,其前方为上颌窦后壁,相当于上颌窦顶后壁。如果后壁开窗偏低,则可能损伤颌内动脉的终末支,导致破裂出血,应立即行上颌窦腔填塞压迫止血。如果后壁开窗过高,达上颌窦顶壁即相当于眶底时,在寻找神经时可能会误将下直肌的肌纤维当成神经,但肌纤维与神经还是有区别的,此外,牵拉肌肉时可见眼球随之运动,眼肌损伤后,可出现轻度复视,一般持续5~7d即可恢复。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