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30 08:12浏览:

1. 适应症

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适用于:

1、上颌骨线型骨折。

2、正颌外科中上颌骨LeFortⅠ、Ⅱ型骨切开术后固定。

2. 禁忌症

1、错位严重而未能复位者。

2、粉碎性骨折或骨缺损过多者。

3、并发伤口感染者。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

5. 术前注意

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6. 手术步骤

1、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固定术

(1)切口与显露:双侧骨折采用两侧第1磨牙之间切口;单侧骨折,采用一侧尖牙至另一侧第1磨牙之间前庭沟底黏膜、骨膜切口,从骨膜下直接翻起组织瓣,充分显露犁状孔下缘和外侧缘、上颌骨前外侧壁、眶下孔、颧牙槽嵴等。

(2)骨折复位固定:观察骨折线走行、错位情况,撬动复位后一般在犁状孔外下方,颧牙槽嵴处用两孔钢板,5~7mm螺钉固定。有腭中缝骨折分离者在鼻底前嵴下方再给予固定。

(3)缝合伤口:冲洗伤口后用褥式加间断缝合法全层缝合前庭沟黏骨膜切口。

2、面中部骨折固定术

(1)头皮冠状切口:从一侧耳屏起,颞部发际内、顶部发际内、对侧颞部发际内抵达对侧的耳屏。如果单侧骨折,切口抵达对侧颞部即止。

(2)显露骨折部位:切开头皮、帽状腱膜,在骨膜上将头皮瓣向下方翻起,在眉弓上1.0cm切开骨膜,在骨膜下继续向下分离,在眶上孔处凿除下方骨质,将孔敞开;两侧在颞筋膜上翻瓣。沿眶外侧剥离可探查颧骨部的骨折,沿眶内侧可探查鼻骨等骨折,从外侧还可探查眶底和上颌骨骨折情况。

(3)骨折复位固定:骨折骨块移位一般用骨膜分离器撬动复位,有瘢痕组织粘连时可锐性松解。骨块复位后颧骨一般在眶外侧,颧弓部和眶下缘3处做钢板内固定。鼻骨和额骨骨折时一般用两孔、四孔钢板5~7mm螺钉固定。

(4)缝合、放置引流:冲洗伤口后头皮瓣复位,头皮、帽状腱膜一次缝合,颞部放置半个橡皮管引流条。

7. 并发症

1、对开放性骨折,清创不彻底,伤口感染被迫取出钢板、螺钉。

2、下颌正中、角部骨折,上方的两孔钢板距口腔近,黏骨膜缝合又不好,被迫取出。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0. 术后护理

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微型钢板对上下颌骨骨折的固定一般在口腔前庭沟底黏膜上做切口,术前口腔清洁和术后口腔护理对预防伤口感染十分重要。

2、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允许张口进食和下颌运动,但限定全流饮食。

3、颌间牵引是骨折复位的手段,骨折固定后即可拆除,在术者认为固定力不足时,可延至术后1~2周拆除。

4、钛和医用人体钢制作的微型钢板和螺钉在骨折愈合后不需取出,可永存体内。

11. 注意事项

1、复位是固定的前提,可以用手法复位,也可以用颌间牵引复位,达到解剖复位之后再做固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应注意骨折区/切开区两端骨质厚度,骨质厚度应大于2mm,要选用适当长度的螺钉,并注意钻孔方向。上颌骨骨折时,因骨壁薄,腔窦多,钢板放置在骨质较厚的犁状孔外侧和颧牙槽嵴处,螺钉选择短的,以免进入窦腔过多。

3、钢板螺钉的位置 在下颌骨骨折时,螺钉旋入要避开牙根、牙胚和下颌管内的神经血管。在颏正中和下颌角部特殊位置的骨折,钢板一般用上下两块,这样上方可对抗挠曲力。颧骨骨折时因眶外侧、颧弓部组织薄,易触及,钢板应放置在隐蔽处。

4、必要时,联合选用小型钢板加强稳固度。

5、在行此类手术和内固定之际,仍需有牙弓夹板或结扎小环等进行辅助性的颌间固定,以确保术后正常的上、下颌咬合关系。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