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6-29 08:44浏览:
次
1.肿瘤下缘在肛门口以上超出12cm的直肠、乙状结肠癌。
2.局限在乙状结肠下段和直肠上段的多发性息肉。
暂无可参考资料。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1、检查肝、肾功能。有膀胱刺激症状者,应作膀胱镜检查,了解膀胱,输尿管有无肿瘤侵及。
2、提高病人一般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低渣饮食。贫血明显者,宜间断少量输血,使血红蛋白提高到10g%以上。
3、术前3日改无渣或少渣饮食。
4、术前24小时开始,只服新霉素0.5g、甲硝唑0.4g,每6小时1次。
5、清洁肠道。无结肠梗阻者,术前2日每日口服液体石蜡30ml或蓖麻油15ml,每晚以温盐水2000ml灌肠,有部分梗阻者,术前3日每晚口服液体石蜡30ml,并用细肛管通过狭窄段,在肿瘤以上注入温盐水灌肠。术前1日清洁灌肠。
6、女性病人术前2日每日作阴道冲洗。
7、术前安放胃管。
8、麻醉后放留置导尿管。如肿瘤较固定,估计肿瘤周围可能有粘连者,可经膀胱镜作输尿管插管,以便安全分离输尿管。
暂无可参考资料。
1、切口:左侧正中旁切口。
2、探查腹腔:检查病灶部分有无转移灶,决定手术的切除范围,并估计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对癌肿病人,切除范围应向上距癌肿至少6cm,向下3cm~5cm,在肛提肌以上至少2、5cm,以利吻合。
3、分离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用纱布带扎紧肿瘤两端的肠腔,在系膜根部缝扎肠系膜下动、静脉。再切开乙状结肠系膜根部两侧的后腹膜,向上直达脾曲,向下达直肠膀胱凹(女性达直肠子宫凹),分离腹膜后脂肪和淋巴结。
4、分离、结扎肠系膜血管:根据准备切除的范围分离出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清扫附近淋巴结,再结扎血管。
5、分离直肠前、后间隙:根据切除范围分离直肠前、后间隙,使直肠前侧与膀胱后壁(女性为子宫)分离,后侧与骶骨岬部分离。
6、切断乙状结肠系膜:从准备切除肠段上端部位至肠系膜下动脉结扎处切断乙状结肠系膜,结扎系膜内血管分支。
7、切除病变肠段:在两把止血钳之间切断乙状结肠上段,再在两把直角钳(或支气管钳)之间切断直肠上段,切除病变肠段。
8、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对拢乙状结肠与直肠断端作端端吻合。先用丝线间断缝合后壁浆肌层(直肠只有肌层)。切除钳夹部分后,用2-0肠线间断缝合后壁全层,线结打在肠腔内。再用肠线间断内翻缝合前壁全层。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前壁浆肌层。
9、置引流条:在吻合口后侧置一香烟引流,经腹部切口下端引出。
10、缝合后腹膜:缝合后腹膜,使吻合口位于腹膜外,将乙状结肠两侧与后腹膜固定。
11、缝合腹壁:分层缝合腹壁。
暂无可参考资料。
暂无可参考资料。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1、平卧1周后起床活动。
2、持续胃肠减压,至肠音恢复、肛管排气后拔除胃管,开始流质饮食。如无腹胀,再过1~2日后改半流质饮食。
3、抗生素应用至体温正常后2日。
4、如有膀胱功能失常,可留置导尿。
1、注意防止手术区污染,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术后感染,引起吻合口漏。
2、吻合口缝合可靠,上下段间不应有张力。缝针边距和间距要平均,各针间距约0.4cm,使张力平均。结扎缝线应不紧不松,即使两端肠管密切对拢,又不致因太紧而缺血坏死。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