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空肠造瘘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9 16:06浏览:

1. 适应症

1、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瘘,胃肠吻合口瘘,营养不良者。

2、食管狭窄,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而狭窄又不能用手术解除者。

3、胰头、壶腹癌致梗阻性黄疸,无法施行切除术,行胆道内引流术又无条件时,胆汁可经胆道外引流,再自空肠造瘘返入肠腔。

4、急性重型胰腺炎术后估计短期内不能进食,可经空肠造瘘补充营养。

2. 禁忌症

年迈体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差,手术无恢复希望者。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病人多数情况不佳,术前须充分准备。

1、输液、输血、纠正脱水、酸中毒和低血浆蛋白。

2、肌注维生素b1、c、k。

3、有肠梗阻或胃、十二指肠瘘者,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

5. 术前注意

积极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

6.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左上经腹直肌切口。

3、寻找空肠:助手提起横结肠;术者自其系膜根部(脊柱左前方即为十二指肠悬韧带),向外提出空肠,距起始部15~25cm处选定造瘘部位。

4、放置导管:在选定造瘘处的肠系膜对侧肠壁上,用细丝线作一荷包缝合,直径约1~1.5cm。肠管周围用盐水纱布垫保护后,用尖刃刀在荷包缝合的中央将肠壁戳一小孔,吸引肠内容物;随即向肠腔远端置入一条尖端有2~3个侧孔的16号胶管,尖端通向空肠远端10~15cm,将荷包缝线收紧结扎。

5、埋藏导管:将导管顺肠管纵轴平置于近端肠壁上,沿导管两旁以细线作浆肌层间断缝合,将导管连同荷包缝合口埋于两侧肠壁折叠而成的沟内,埋藏长度需5cm左右。

6、固定肠管:将导管穿过大网膜,并将网膜覆盖造瘘处,经左上腹另戳口引出胶管。将造瘘肠管的浆肌层和壁层腹膜固定数针,胶管和皮肤固定缝扎一针。

7、缝合: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7. 并发症

感染。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0. 术后护理

1、输液,必要时输血。

2、供给足量维生素b1、c、k。

3、术后继续胃肠减压1~2日,如无腹胀即可拔除。

4、控制感染,肌注抗生素。

5、术后6~10小时,即可自导管滴入糖水、牛奶、维生素等饮食,开始每小时50~60ml,以后逐渐增加。

6、待病情好转,不需继续造瘘时,可将造瘘管拔除,但必须在术后10日以上,造瘘口周围已有瘢痕粘连后。导管拔出后,造瘘口可望在数日内自行愈合。

11. 注意事项

1、进行肠造瘘时,必须用生理盐水纱布垫围护,避免污染,同时用吸引器吸去肠内容物。

2、施行空肠造瘘时,须探查十二指肠悬韧带,认定是空肠上段,然后选择造瘘处。造瘘胶管顶端必须向空肠远端插入,以利于灌注营养物质。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