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4 12:01浏览:
次
1、有明显移位的盖氏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2、历时已1~2周的盖氏骨折并有明显移位者。
暂无可参考资料。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术前应准备内固定器材。桡骨干下1/3骨折,可以使用三角形髓内针,亦可使用接骨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准备。
暂无可参考资料。
1、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取显露桡骨切口线下段长约4~5cm。切开深筋膜后,在桡侧腕伸肌与指总伸肌之间分离。将指总伸肌牵向尺侧,桡侧腕伸肌,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一并牵向桡侧,显露骨折端,不做骨膜下剥离。清除骨折端积血,在桡骨茎突处桡侧腕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做一长约2cm的小切口,切开皮肤后避开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桡背侧切开骨膜并稍做剥离。用一2mm×2.5mm钻头向上倾斜30°钻孔,直达髓腔。然后用选定的三角形髓内针或克氏针插入桡骨远端。当针尖到达骨折远断端后,将骨折复位,继续将针插入近端髓腔内。剪短针尾折弯置于皮下或皮外。
2、盖氏骨折复位后,下尺桡关节多可自行复位。如系新鲜骨折,撕裂的背或掌侧韧带经石膏固定后,可获得愈合;如系陈旧性骨折脱位,骨折复位后如尺骨小头仍向背侧移位,则需修复背侧韧带。方法是:于下尺桡关节背侧做一4~5cm的切口,切开深筋膜后,在尺侧腕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之间分离,分别向两侧牵开,即可觅见断裂的背侧韧带和关节囊。助手将尺骨小头向下施压,术者用间断缝合修复背侧韧带和关节囊。再依次缝合切口,厚敷料加压包扎。
桡骨干下段髓腔较大而上段较细,使用髓内针内固定只能选择较细的三角针或骨圆针。如髓内针太短,可致骨折端对位不良,固定不牢,将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骨不连。为此,髓内针应有足够的长度,需要达到桡骨颈下部或粗隆平面。
暂无可参考资料。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术后用石膏托将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前臂中立位。2周拆线后换成上臂管型石膏,再固定4~6周。
1、在从桡骨茎突插入髓内针前,应将其弯成适当弧度,针尖锉钝,以防髓内针尖端插入对侧骨皮质内,造成进退两难。
2、显露桡骨骨折切口时,注意勿损伤其背侧皮下组织内的桡神经浅支。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