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肱骨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33浏览:

1. 适应症

1、新鲜肱骨髁骨折有移位,手法复位失败,或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

2、就医较晚的肱骨髁骨折,有移位者。

2. 禁忌症

1、伤员一般情况不好,或并发休克者,必须先行抢救,待休克稳定,一般情况好转后,才能进行手术。

2、如有危及生命的头颅、胸腔或腹腔等重要脏器损伤,必须首先处理,骨折的治疗退居次要位置,可先行临时外固定,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骨折,或采用非手术治疗,尽可能争取较好的复位。

3、骨折局部有超过8~12小时的开放性伤口。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骨折是严重外伤引起的,病人多有剧痛和失血,术前应给予止痛和配血。对一般情况欠佳或已有休克者,应给予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手术。

2、术前骨折部位应摄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骨折的部位、形态和移位情况,便于决定术式和内固定物。对术中需摄x线片者,应事先通知放射线科及手术室做好准备。

3、术者应提出需用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以免临时准备,延长手术时间。

4、开放性骨折应即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或原为开放性骨折因故延迟手术达2周以上者,应再用抗生素及重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5、切开复位后需用内固定物或骨移植者,应于麻醉后立即静脉点滴抗生素,以后每6小时1次,共用4次。

6、骨折部位要有足够范围的清洗和消毒准备,参加手术者当日应避免接触化脓伤口,严格执行洗手规程等,以防切口感染。

7、因故需延期手术的病人,应先行牵引,既可复位,又可暂作固定,且能克服软组织挛缩,减少手术时复位困难。

8、需同时植骨的骨折,如延迟手术的骨干骨折,愈合缓慢的骨折等,术后应做好供骨区的准备。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一)肱骨外髁骨折

1、体位、切口 仰卧位,伤肢置胸前。肘外侧弧形切口,起自肱骨外上髁上5cm,止于桡骨颈部[图2 ⑴]。

2、显露骨折处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和肱三头肌间隙分离(桡神经从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穿向前侧,分离切口上端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并分别向前后拉开,即可显露骨折。骨折块呈不同程度的旋转,常常是粗糙的骨折面向着肘关节外侧,而光滑的关节面向着肱骨干和滑车的骨折面[图2 ⑵]。骨折块远大于x线片所显影的大小(包括外上髁、肱骨小头骨骺、部分滑车骨骺和小块干骺端骨质)。显露时,注意不要切断骨折块的前臂伸肌腱附着处,以保存骨块的血运。

3、复位 有时术中辨认延迟几周手术的骨折移位有一定困难。应在清除关节内血肿、折端肉芽、骨痂及骨屑后,对照x线片,反复辨认骨缺损外观及移位的骨折面。确认后,屈肘使前臂伸肌松弛,用巾钳夹住移位的骨块反向复位。

4、内固定 在巾钳维持复位下,用2根克氏针将外髁固定于肱骨干,其方向自外下斜向内上,呈40°~60°角,用手摇钻钻入[图2 ⑶]固定。

(二)肱骨内上髁骨折及骨骺分离

1、体位、切口 仰卧位,伤肢外展置床旁小桌上,或屈肘置于胸前。肘内侧切口,以肱骨内上髁部位为中心,作纵行切口,长5cm[图3 ⑴]。

2、显露 切开深筋膜,即可见肱骨内上髁部位有粗糙骨折面。探查位于其后内侧尺神经沟内的尺神经,并予以分离后拉开保护。

3、复位 内上髁骨折块常被夹入尺骨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之间,所以看不到骨折块,仅可见到屈肌及腱膜连同关节囊嵌入关节内[图3 ⑴],应仔细用弯止血钳挑出肌肉及骨折块[图3 ⑵]。骨折块有时未嵌入关节内,比较容易找到。复位时要屈肘,使前臂屈肌松弛,即可将骨折块完全复位。

4、内固定 将骨折块复位并保持对位后,用克氏针从骨折块中心向上、向对侧斜行钻入肱骨下端松质骨内作内固定。骨折愈合后,尺神经沟会因骨质增生而变得狭小或不平,可能以后发生尺神经的迟发性瘫痪。一般应在内固定后同时行尺神经前移术[图3 ⑶]。

7. 并发症

感染:如不注意卫生或抗感染不及时容易引发伤口感染,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10. 术后护理

术后用石膏托固定伤肢于屈时90°,3周后去石膏外固定,并开始伸屈肘关节,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可拔除克氏针。

11. 注意事项

1、术后给抗生素5~7d防止感染。

2、术后抬高患肢。

3、术中经内髁穿针防止尺神经损伤。

4、骨折愈合后4~6周拔除克氏针,开始行功能康复训练。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