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跟腱断裂重建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32浏览:

1. 适应症

Ⅰ型跟腱部分断裂,范围<50%;

Ⅱ型跟腱断裂,范围≥50%且修除因损伤而变性坏死组织后跟腱断裂缺损<3cm,单纯断端缝合可以修复;

Ⅲ型跟腱断裂,范围≥50%且修除因损伤而变性坏死组织后跟腱断裂缺损在3~6cm;

Ⅳ型跟腱完全性断裂,且修除因损伤而变性坏死组织后跟腱断裂缺损>6cm。

2.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疾病者应等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手术;

2、对局部麻药过敏,或抗麻药者应注意。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皮肤护理:术前1d将小腿及足用温水及皂液彻底清洗,术前晚及术晨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泡足30min,术晨泡足后用无菌巾包扎。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取俯卧位,大腿中部扎气囊止血带,对于开放性损伤,常规清洗消毒创面,仔细清创适当扩创,充分显露跟腱断端并稍加修整,对 于闭合性损伤,采用跟腱内侧切口,显露跟腱,清除血块及瘢痕。对于Ⅰ、Ⅱ型断裂,采用膝屈曲30°踝中度跖屈,断端如乱麻状稍加修整后采用7号丝线,行十 字交叉缝合或者“8”字交叉缝合。对于Ⅲ、Ⅳ型跟腱损伤,在屈膝30°、踝跖屈30°测量跟腱缺损长度,然后在低张力下行 Kellssler缝合跟腱断端,在腓肠肌肌腹与腱膜移行部中间1/3处做倒V字形切口,深度为跟腱的1/2,向下翻转覆盖跟腱断裂处,将此翻转腱瓣用7 号丝线垂直褥式缝合,固定到跟腱两断端上形成桥接,翻转处用1号丝线进行腱膜缝合加固。

7. 并发症

1、感染:如不注意卫生或抗感染不及时容易引发伤口感染,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

2、跛行。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10. 术后护理

一、局部护理:术后小腿前侧短腿石膏托固定于踝跖屈30°位,以使腓肠肌及跟腱处于松弛状态,减少术后跟腱粘连,并对伤肢起到保护作用,患肢抬高20cm,易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观察踝关节使否跖屈位,跟腱部位是否松弛,足背部及胫骨前缘皮肤是否被石膏压伤等,石膏固定的松紧度要适宜。

二、切口护理 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渗液等情况,切口有渗出则及时更换敷料。

三、康复锻炼 分为一般性身体锻炼和患肢功能锻炼。前者是指每天在床上练习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肌肉力量,以保证扶拐行走稳定。

专门针对患肢的循序渐进式康复方案如下:

1、术后第1天患者开始进行患足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跖屈和背伸活动,严禁患足背屈,同时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舒缩锻炼,每日3次,每次30min。

2、术后3天,可在床上进行石膏固定下的患肢直腿抬高练习。

3、术后第4周开始进行踝部功能的滚筒练习(滚筒以长度为30-40cm,直径在10-15cm为好,足踏于上来回滚动)。

4、术后第6周去除石膏托,进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并手扶栏杆逐渐进行下蹲练习,也可将足浸泡在温水中进行踝关节转动,以增加踝关节活动度。穿高跟(约3cm)软底运动鞋保持踝关节跖屈30行走,随着踝关节背屈范围的增大,逐渐降低足跟垫高度。

5、术后第8-10周根据情况改为普通鞋子,逐步脱离拐杖,可以进行快速步行、游泳等锻炼,但应避免用力深蹲和跳跃练习,防止发生跟腱再断裂。

6、术后第13周以后开始正常下地行走,由慢走过渡至快走练习,但不能做大跳运动,防止发生意外在断裂,在此康复中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地快走-慢跑-快跑-跳。

7、术后第24周以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

11. 注意事项

(一)加强饮食指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二)保持良好的心境,利于康复。

(三)教会患者各种功能锻炼方法,防止肢体功能废用。

(四)正确掌握训练方法,运动量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适宜,以防运动过猛造成跟腱再断裂。

(五)正确使用双拐助行,下地时不穿拖鞋,注意预防外伤及跌倒。

(六)术后1、3、6月门诊复查。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