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10浏览:

1. 适应症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2. 禁忌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术前须常规行病肢牵引,使股骨头从髋臼的后上方回到髋臼水平,这一步骤十分重要。牵引可使挛缩的肌肉松弛,一方面可使手术复位容易成功,并可防止术后再脱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股骨头复位后因受压而发生软骨面坏死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年龄较小的、脱位不重的病儿可用皮牵引;年龄较大的应采用胫骨粗隆牵引。一般牵引2~3周即可使股骨头下降到髋臼平面,经x线摄片证实后,适当减轻重量,维持股骨头在该平面1~2周,即可施行手术。

2.若经过牵引,股骨头下降不明显,应检查是否由于股内收肌或臀肌挛缩紧张所致。有此情况者应作内收肌起点切断术或松解术,再继续牵引病肢,达到牵引要求为止。一般来讲,凡超过2~3岁者,均需切断可松解。

3.术前病例髋关节周围和下肢备皮3日。

4.术前要较准确地测定前倾角,髋外翻角,选定加盖部位,髋切骨部位,然后作好股骨或髋骨切骨后旋转角度、植骨块大小等的手术设计。

5.备血200~600ml。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1.体位病人仰卧位,伤肢外展置于小台上;或伤肢屈肘置于胸前。

2.切口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

3.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

4.复位助手固定伤手,术者握住伤员的拇指牵引,并使第一掌骨外展和背伸,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使骨折复位。

5.内固定复位后,一般多用1mm直径的克氏针作内固定。在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手摇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的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因为bennett骨折的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是否正确。以免将骨折块在移位情况下固定,导致畸形愈合。

内固定完成后,逐层缝合,并将克氏针尾部弯成钩状,埋于皮下。

7. 并发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10. 术后护理

术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拆线,并去除外固定。4~6周后,拔出克氏针。

11. 注意事项

暂无可参考资料。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