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管状皮瓣(皮管)移植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2 08:37浏览:

1. 适应症

一般较深的畸形无法用皮片修复者,或损伤深达肌腱、神经、骨骼和大血管者,需用皮瓣移植修复。

2. 禁忌症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不适宜手术者。

3. 最佳时间

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

1、改善全身情况 如病人有贫血、血浆蛋白过低、脱水等情况,须先行治疗。

2、肉芽创面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包括通畅引流,勤于更换敷料及盐水湿敷(一般湿敷2~3日),适当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待肉芽色泽新鲜红润,质地坚实无水肿,分泌物少,周围创缘无炎症现象,方能进行植皮。如肉芽组织高者可行削除。

3、新鲜创面应按清创步骤进行处理,使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和坏死组织,边缘修剪整齐。

4、供皮区应于手术前1日剃毛,用肥皂水刷洗,擦干后用酒精涂拭,以无菌巾包扎,不能用烈性杀菌消毒剂(如碘酊等),以免损害表皮,降低皮片活力。手术时用1∶1000硫柳汞酊与75%酒精作皮肤消毒。

5. 术前注意

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

1、设计、分离皮瓣 根据皮管长、宽比例为3∶1的原则定点划线。按照划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定点缝线牵引后,再在深、浅筋膜间轻轻分离皮瓣,使浅筋膜以上的组织完全与深筋膜分离,形成有两个蒂的皮瓣组织。

2、卷成皮管:剪除多余脂肪组织检查无出血后,将皮瓣向内卷成管状,用3-0~5-0尼龙线或细丝线缝合。供皮区创面可拉拢缝合,并用8~10号粗丝线作减张缝合。两端的菱形创面可用褥式缝合闭合;如张力太大,可移植中厚皮片,闭合创面。

3、包扎固定:供皮区创面缝合呈>-<形,分别用凡士林油纱布置于皮管和供皮区上,油纱布间置纱布垫,皮管两侧分别置两个较皮管略粗的纱布卷保护皮管不致受压,然后包扎。

4、断蒂及转移皮管:无论是扁平皮瓣或管状皮瓣移植到另一部位后,再建血运,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因此,须在3周后才可断蒂;如有感染,则需延长时间。较常用的皮管转移方法有两种:

⑴一次直接转移:皮管形成3周后,切断皮管一端转移;再3周后断蒂,将其沿缝合处切开,止血后,修剪成适当厚度,用其一部分或全部修复缺损或畸型[图6]。

⑵手腕部携带转移:利用手腕部携带皮管,可将皮管转移到较远的缺损部位。

7. 并发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8. 后遗症

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10.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血运情况,一旦有血运障碍,应立即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出血所致应予止血等)。

2、皮瓣或皮管不能扭转,要有良好可靠的固定。

3、腹部皮管术后宜取半坐位,使皮管处于松弛的位置。

4、皮管转移前要经血液循环阻断训练,证明一侧血液循环足以维持皮管的存活时,才可将训练端切断向他处转移。

11. 注意事项

扁平皮瓣和管状皮瓣在术中均需注意下列事项:

1、皮瓣的设计必须与血管的走向平行,以利皮瓣的血液供应。

2、一个蒂的扁平皮瓣的长、宽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5∶1,管状皮瓣的长、宽比例一般不得超过3∶1。

3、皮瓣形成后,止血一定要彻底;否则,发生血肿压迫血管,会使皮瓣坏死。

4、移植皮瓣或形成皮管后,一定不能有张力。

12. 手术影响

暂无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