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列表
  • 腧穴注射法2018-04-07 07:44:51

    【概述】 腧穴注射法,一般是指将某些中西药物注人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疗法,所以又称为水针法。它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器具药物】 (1)器具:常用1、2、5、10、20毫升的消毒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一般穴位多用5号齿科长针头,眼部穴用4号针头,...

  • 腧穴激光照射法2018-04-07 07:44:25

    【概述】腧穴激光照射法又称激光针、光针,是利用激光束照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现代激光技术和传统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治疗方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由于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操作简便,较为安全等特点,迅速为不少国家的针灸工作者...

  • 手少阳三焦经穴——关冲2018-04-07 07:43:57

    位置: 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手小指次指之端也;《针炙甲乙经》:去{77}甲角发韭叶;《医学入门》补充:外侧;即环指甲廓尺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功效: 泄热、利喉舌。 主治: 古代记述:头痛、寒热、头眩、心痛、心烦、昏厥、目...

  • 手少阳三焦经穴——液门2018-04-07 07:43:31

    位置: 手背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微握拳取之。 《灵枢本输》:小指次指之间也;《医学入门》:小指、次指本节前陷中;《循经考穴编》:手无名、小指本节前歧缝尖陷中。 功效: 泄热、聪耳。 主治 :古代记述:热病汗不出、头痛、惊悸、疟、耳聋...

  • 手少阳三焦经穴——中渚2018-04-07 07:43:07

    位置: 手背第4~5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当手背第4~5掌骨间隙的前1/3折点处,尺侧与后溪相平,掌内与少府相对。 《针灸甲乙经》:手小指本节后陷者中;《神应经》:液门下一寸;《针方六集》:小指次指本节后五分陷者中。 功效: 泄热、聪耳。 主治...

  • 足少阳胆经穴——听会2018-04-07 07:42:42

    位置: 面部,耳屏前下方,下颔骨髁状突后缘,与耳郭屏间切迹下缘相平,张口时呈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类经图翼》:去耳珠下,开口有空。 功效: 祛风邪,聪耳窍,利牙关。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耳痛流脓,风齿龋痛...

  • 足少阳胆经穴——上关2018-04-07 07:42:17

    位置: 耳前方,颧弓上缘正中,下关直上凹陷处。约当目外眦与耳屏尖连线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在耳前上廉起骨端,开口有孔。 功效: 祛风镇惊,聪耳利齿。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89}耳,目眩,青盲,{96}目,上齿龋痛,口噤不开,偏风,口眼歪...

  • 足少阳胆经穴——颔厌2018-04-07 07:41:52

    位置: 头部鬓发上部,当头维与曲鬓间沿发际所作弧形连线的上1/4折点处,在发际后五分。 《针灸甲乙经》:在曲周(角)颞颥上廉;《循经考穴编》:按:曲周,诸书皆同,惟一本作曲角(见《素问气府论》王冰注)。经文云上抵角,则曲周者当是头角之曲隅处也。...

  • 手厥阴心包经穴——郄门2018-04-07 07:41:22

    位置: 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 《针灸甲乙经》:去腕五寸,《循经考穴编》补充两筋间。 功效: 宁心、安神、泄热。 主治: 古代记述:心痛、心悸、胸痛、咳血、呕吐、呕血、癫狂、惊恐、畏人、神气不足、久疟不瘥、五心烦热、肘臂挛...

  • 足少阳胆经穴——瞳子髎2018-04-07 07:40:52

    位置: 面部目外眦旁,眼眶外侧缘处。闭眼,当外眼角纹头尽处。 《针灸甲乙经》:在目外,去眦五分。 功效: 祛风,泄热,明目。 主治: 古代记述:青盲无所见,外眦赤痛,怕光羞明,目翳,目痒,头痛,眼睑瞤动。 近人报道: 结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夜...

  • 首页
  • 上一页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下一页
  • 末页
  • 267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