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腮腺肿瘤的早期症状 腮腺肿瘤的诊断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4-24 10:30浏览:

 腮腺肿瘤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约占腮腺肿瘤的80%,恶性者以乳腺表皮样癌居首位,约占腮腺肿瘤的10%。绝大多数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腮腺肿瘤的症状

  1.黏液表皮样癌:绝大多数黏液表皮样癌为低度恶性,生长缓慢,质硬,表面光滑或结节状、活动,若肿瘤累及腺体以外组织则固定,并有疼痛、面瘫。2/3患者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年后1/3的患者有远处转移,15%发生面神经瘫痪。若诊断正确、治疗规范,其预后良好,其5年生存率可近于90%。10%患者则表现为高度恶性过程。低度恶性者复发率为15%,高度恶性者复发率为60%。

  2.腺样囊性癌癌肿: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2~4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但局部破坏性较强,常沿神经扩展是其特点,故早期即有疼痛和面瘫,甚至疼痛很长时间后方查到肿块,40%有血行转移,晚期常有肺、肝、骨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因其边界难以确定,致手术彻底切除困难,故术后甚易复发。

  3.恶性混合瘤和混合瘤:恶变多由良性混合瘤恶变而来,其生长缓慢,可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若在数月内肿物突然显著增大,质地变硬,并局部出现疼痛、麻木或面瘫时,应疑为恶变的可能。恶性混合瘤预后甚差,易向肺、骨、脑转移,且多在发生转移的1年内死亡。

  4.腺癌:常发生于腮腺,为不规则硬性肿块,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易侵犯神经组织和血行转移到肺及骨质。本病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达67.2%,故术后应给予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常见颈淋巴结转移(46.6%),故术中应同时作选择性颈淋巴廓清术。腮腺腺癌5年生存率为45%。

  5.腺泡细胞癌(acinarcellcarcinoma):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生长缓慢,病程长,且无症状,约有1/3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侧腮腺。肿瘤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手术切除不彻底,常导致复发,一旦复发,再根治甚困难。患者多死于肿瘤局部蔓延或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80%左右。

  6.鳞状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晚期表面皮肤可发生溃烂,继发感染和出血,并累及面神经而面瘫。此类肿瘤约15%患者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24%。

  仔细分析病史和认真检查是腮腺肿瘤的诊断的重要手段。

  1.临床检查

  一般良性肿瘤质地较软,周界清楚,而恶性者多较硬,周界常不清楚。在检查肿瘤活动度时要注意区分是肿瘤活动,还是肿瘤随整个腺体活动。肿瘤的部位有助腮腺肿瘤的诊断参考。如多形性腺瘤常出现在以耳垂为中心的部位,Warthin瘤常发生于腮腺后下部,耳前关节区活动差而硬的肿块常为黏液表皮样癌,下颌升支后缘和乳突间如触及活动度差的肿块,提示肿瘤可能发生于腮腺深层组织。

  2.影像学检查

  B超应作为腮腺肿块病变首选的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良性肿瘤呈均质性回声,边界清楚,后壁回声可增强,囊性病变尤为显著,恶性者呈不均质性回声,后壁回声减弱或消失。但淋巴结炎症如结核也有类似改变,因此,其定性诊断性能不足。CT上腮腺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组织而高于皮下组织,肿瘤的密度则高于腺组织。除囊肿和脂肪瘤外,不能根据密度高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腮腺肿瘤的诊断为良性肿瘤一般边界清楚,密度较高,低度恶性者和良性相似,恶性肿瘤一般界限不清且不规则,常和炎症不易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