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淤滞性紫癜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8-25 07:27浏览:

淤滞性紫癜

 

(一)发病原因
病因未完全明了。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组织病理主要改变为真皮浅层小血管尤其是小静脉与毛细血管壁增厚,血管断面增多,可见红细胞外渗及嗜含铁血黄素细胞,而表皮无明显变化。
(一)治疗
对紫癜本身常无需治疗,必要时服维生素C、路丁、丹参片等或可有效。
(二)预后
病程为慢性,可持续几个月至几年。
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除束臂试验常为阳性外,一般无异常。

损害为小的紫癜性斑点,可融合成1至数厘米大小不规则的斑片,成集簇性播种状分布。也见有毛囊性损害。呈黄色或褐色,因含铁血黄素细胞破裂产物沉着所致。表皮正常轻度湿疹性改变。伴或不伴有水肿、溃疡、硬化和其他静脉功能不全(淤滞)体征。本病好发于下肢,尤其是小腿,可蔓延至足背、脚趾,故多发生在静脉扩张或浅静脉瘤性静脉处。
临床上根据以小腿为主,大小及形态不一,常沿浅静脉扩张处分布的紫癜性斑片,诊断不难。

 

 

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淤积性皮炎、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炎。
本病的防治应针对静脉淤滞的原因,如抬高下肢,使用弹力绷带及穿着高筒弹力袜等有助减轻病情。
未见有关并发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