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EFE)又名心内膜硬化症,是指心内膜弥漫性的弹力纤维增生性疾...
一 概述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频率明显减慢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激动,激动心房或心室。仅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律(escape rhythm)。临床上以房室交...
一 概述 J点是指心电图QRS波与ST段开始的连接点,是心室除极的QRS终末突然转化为ST段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结束和心室复极开始。当心电图J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后,形成一定的幅度,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呈圆顶状或驼峰形态时,称为J波或Osborn波。在正常情况...
概述 在心电图上自P波终点至QRS综合波起点的一段为PR段,自P波起点至QRS综合波起点的时间间隔为PR间期。PR间期表示激动经心房、房室结、房室束而达心室所需的时间,在心电图上指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起始部,测量时应选择一个有最大P波和最宽QRS间期的导联。正...
概述 P波是心房除极波,代表左右二心房的激动。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内膜下,所以激动首先传到右心房,较晚传到左心房。右心房的除极作用因此也比左心房略早完毕。临床上为了实用起见,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房的激动,后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分析P波对心律失常...
一 概述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向上的波为R波,接着向下的波是S波。自QRS波群起点至QRS波群终点的时间为QRS时限。QRS波群时限为0.06~0.10s;最长不0.12s;儿童为0.04~0.08s。超过120ms为QRS时限延长,见于心室...
一 概述 QT间期(简称QT)包括心室除极和复极激动时间,代表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的总时程,为自QRS波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所占的时间,测定值随年龄和性别而变化。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正常人心率加速则QT间期缩短,反之则延长。QT改变在临床心电图诊...
一 概述 ST段改变是指ST段偏离等电位线(或PR段)或时限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ST段改变包括ST段抬高、ST段下降、ST段缩短和ST段延长四种类型。ST段改变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与T波及QRS波群改变并存。 二 诊断 1.ST段抬高 ST段抬高是指ST段在等电位线(或PR...
一 概述 T波产生的过程即心室复极的过程。正常T波升支长、降支短,波峰圆钝。T波异常是心电图变化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某些T波变化可能与温度、情绪、神经有关,是一种生理性变化。但有一些T波变化虽然相当微小,但却是诊断心脏病的重要线索。T波异...
一 概述 U波是紧接T波后0.02~0.04s出现的的一个低频、低振幅波,方向与T波一致,振幅同导联T波的1/2;电压0.2mV,于心室舒张早期出现,是心室复极的一部分。U波的大小常与心率有关,心率缓慢时U波较高,心率较快时U波变小或消失。U波的变化可增大降低或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