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克隆氏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7-19 08:12浏览:

克隆氏病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常用以下方法治疗克隆氏病:
首先,在活动期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2~6g/d,分4次服用,一般3~4周见效;维持量1~2g/d,一般口服1~2年。或口服5-氨基水杨酸(5-ASA)微颗粒,每次0.5g,每日3次,对结肠病变疗效尤佳。
另外,每天口服强的松30~60mg,10~14天以后渐减量,直至每日5mg维持。如用6-甲基强的松龙,开始每天给48mg,逐渐减至每日12mg,维持2年。不能耐受口服者,急性期可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ACTH120单位静滴,14日后改口服强的松维持。对直肠病变可用倍他米松5mg 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20~100mg保留灌肠,还可与SASP、锡类散等药物一起合并灌肠。
其他药物如:硫唑嘌呤每日1.5mg/kg体重,分次口服;也可口服6-巯基嘌呤,对慢性复发病人,疗程约1年;尚可使用环胞菌素A及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干扰素、转移因子、卡介苗及免疫球蛋白制剂。采用灭滴灵、广谱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者也有报道,但疗效评价不一。
本病半数病例最终需作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5~10年内有部分病例可能仍需再次手术。 
(1)青壮年患者,有慢性腹痛、腹泻、发热、右下腹压痛及肿块等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增多,可有血红蛋白降低、血沉加快。粪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如病变累及直肠和结肠可有粘液及脓血便。血清蛋白电泳及中ß2可升高。
(3)X线钡餐检查:主要的X线表现为节段性肠段受累、常以回肠末端及右半结肠为主,病变的肠粘膜皱襞粗乱,可见广泛的卵石样充盈缺损,肠轮廓不规则,其边缘可呈小锯齿状。部分患者可有瘘管及肠梗阻的X线征象。
(4)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卵石样隆起,伴有圆形、线型或裂隙样溃疡。两处病变之间肠腔可呈正常。有的病人可有肠腔狭窄及肠瘘形成。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内脓肿,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症,偶可并发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中毒性巨结肠罕见。直肠或结肠粘膜受累者可发生癌变。肠外并发症有胆石症,系胆盐的肠内吸收障碍引起;可有尿路结石,可能与脂肪吸收不良使肠内草酸盐吸收过多有关。脂肪肝颇常见,与营养不良及毒素作用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