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急性肠炎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7-19 07:43浏览:

1.饮食不当

       常因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或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主要由于有刺激性、生冷及腐败污染食物等因素引起。
  2.肠道感染
  如常见的嗜盐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感染。
  3.全身性感染
  如伤寒、副伤寒、肝炎及败血症等。
  4.药物所致
   如水杨酸制剂、砷、汞及泻药等。
  5. 个别病人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
肠炎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

本病当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应与消化性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鉴别。少数病例出现腹部剧痛,应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相鉴别。

 

 

       (一)外感暴泻

  泻下急迫,腹痛肠鸣。如为暑湿所致,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脉濡数或滑数,舌苔黄腻;如外感寒湿,则见泄泻清稀,或兼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脉濡缓,苔薄白或白腻。
  (二)食伤暴泻
  腹痛肠鸣,痛时即下,痛势急剧拒按。泻后痛减,粪便臭如败卵,腹胀痞满,食后痛甚,泄泻更著,脉滑,舌苔垢浊或厚腻。

  (1) 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博增快,血压降及血色除低,需要输血治疗。

  (2) 肠狭窄:临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
  (3) 肠穿孔: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 中毒性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易并发肠穿孔。
  (5) 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
  (6)腹泻:因炎症刺激所致,程度轻重不一,腹泻为本病最主要症状。轻者每天3—4次,呈软便或糊状便,可混有粘液和脓血;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7) 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8) 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9) 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