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10-31 08:54浏览:
次
心肌炎治疗后勿放松警惕
儿童由于免疫力低下,极易患病,且需要比成人更长的时间去恢复。而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在患了病毒性心肌炎之后,都不能放松紧惕。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会影响预后,重型患者就算积极治疗,可能也会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之一,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多见。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可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部分患者病情可趋于稳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动能减退、心律失常等变化,这是由于心肌免疫系统被激活和心肌纤维化引起的后遗症所致,儿童和成人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
儿童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反复感冒,容易疲乏和出虚汗,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早搏。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可通过中医调气养阴,并结合药物营养心肌。
成人的心肌炎后遗症比较少见,不过近年来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多表现为脏腑失调,出现心悸、胸中刺痛,偶伴心前区疼痛,口唇发青,乏力盗汗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时机。研究表明,早期规范治疗的患者,心肌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都较轻,很少出现后遗症的症状。而对于治疗不当的重型患者,因其病变已经相当广泛,故即使积极治疗,也会容易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心肌炎的早期症状
1、胸痛
多数的患者疼痛比较的剧烈甚至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持续时间有的时候不是很长,但是有的时候疼痛好几天。
2、疲劳
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长期的疲劳引起的,很少有患病以后感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疲劳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疾病表现比较的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3、恶心
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
4、发热、咳嗽
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有发热、咳嗽、咽痛、腹泻、肌肉酸癌等症状,患者中以女青年居多。
心肌炎是什么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炎的原因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其他致病条件因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4、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严重吗
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传染途径多从口入,偶尔也可由空气传播。
心肌炎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青少年和壮年居多。一般病程小于半年为急性期,半年至2年为迁延期,病程大于2年则属慢性期。一般来说成人预后优于小儿,大多数成年患者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恢复,5-20%的病例遗留永久性心脏损害,个别严重病例可发生死亡。
心肌炎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
据统计,心肌炎患者不在少数,而且心肌炎还容易反复发作,所以专家从多方面寻找治疗心肌炎的措施,患者除了一些常备一些口服药之外,还要采取适当的家庭治疗,注意营养与饮食疗法。
1、避免紧张
保持情绪稳定,似免给脆弱的心脏再增加压力。
2、常规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口服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中药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风湿性心肌炎患者在风湿活动期进行抗风湿治疗,如给以抗生素静脉点滴等,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同时进行驱梅治疗等一系列措施,以去赊或控制导致心肌损害的病因。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3、适当使用激素
适当应用激素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病情危重或反复发作的心肌炎患者及病毒血症明显,或经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可明显缓解病情。但在病毒急性感染的最初10天内应避免使用激素,以免造成病毒扩散,使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