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10-31 07:45浏览:
次
漏斗胸
漏斗胸指胸骨、肋软骨及部分肋骨向背侧凹陷畸形,形成漏斗状,绝大多数漏斗胸的胸骨从第2或第3肋软骨水平开始向背侧,到剑突上为最低点,形成船样或漏斗样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
漏斗胸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15岁以下多见,40岁以上少见,这可能是因为严重的漏斗胸及脊柱侧弯压迫心肺,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肺活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增多,活动耐量降低。故重症患者多在40岁前去世;而轻症40岁以上患者罕有就诊。
轻微的漏斗胸可以没有症状,畸形较重的压迫心脏和肺,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幼儿常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而循环系统症状较少,年龄较大的可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快、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此为心脏受压、心排血量减少、心肌缺氧等所致。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及收缩期杂音等。
漏斗胸有时合并肺发育不全、马方综合征、哮喘等疾病,这些疾病合并存在时常常成为患者不可耐受的畸形,往往需要尽早手术纠正。
治疗:只要有明确的畸形,就应手术。因3岁以前有假性漏斗胸,很可能自行纠正,漏斗胸手术以3~10岁最适宜,年龄越轻,手术范围越小,疗效也越好;而较大年龄的患儿术中往往须切除骨性肋骨,且常需输血。
手术适应证:认定存在恒定的畸形(即婴幼儿应在用力呼气时有明确的畸形),漏斗胸指数>0.2,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及精神负担较重者。
手术方法有胸骨翻转法和胸骨抬举法两大类。
佝偻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形成鸡胸而不是漏斗胸?
佝偻病是一种因缺钙导致的营养性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生时,患者全身骨骼广泛缺钙,骨骼的硬度大大降低,成了真正的“软骨头”。随着身体的发育,这样的患者可能表现出全身多处骨骼形态的变化。而在胸廓局部,其主要的表现是鸡胸,很少会有漏斗胸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主要与胸部局部的解剖学特征有关系。
骨骼是机体主要的承重结构,而重力或者周围组织张力的存在,对骨骼的形状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佝偻病发生时,胸廓的骨质也会变得松软,其硬度会明显下降。此时如果有外力持续作用的话,就会影响胸廓整体的形状。
在正常的人体中,胸骨后方是心脏的部位,而心脏是一个持续正压的脏器,这样的脏器会通过心肌向四周传递机械张力。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由于人的胸廓有足够的硬度,因此可以有效承受心脏的张力。而当骨骼因为佝偻病而变得缺乏硬度时,心脏很容易便可以将表面的胸廓向前方顶起,从而形成了前突的畸形,也就是所谓的鸡胸。这便是佝偻病患者形成鸡胸的最合理的解释。
有上述的机理可以看出,胸廓是因为心脏正压的存在而前突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导致心脏前方的结构下陷呢?这样的可能几乎没有,除非与缺钙毫不相干的其他因素存在,否则不可能形成漏斗胸。
佝偻病主要的表现就是缺钙和继发的骨骼畸形,这样的认识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关于胸廓畸形形成的机理,之前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以上是我们在临床中长期观察的结果,这应该是最为合理的解释。不但有利于鸡胸的认识,更有利于指导鸡胸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