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10-18 15:52浏览:
次
肺气肿和肺大泡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治疗?
肺大泡是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巨大囊泡状改变,一般是由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
肺大泡有先天性的,由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而引起。在我国比较少见。
先天性的肺大泡还有一种,瘦高型的年轻人肺尖有肺大泡。一般是年轻人爱好运动,往往造成了肺大泡破裂,发生了自发性气胸而发现的。
慢阻肺形成肺气肿,导致了肺泡的破坏,逐渐融合形成了大泡,也是一种肺大泡,这里的肺大泡不是肺气肿。
什么是肺气肿,形成原因是什么?
肺气肿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均膨胀扩张,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和容积增大的总称。
按肺气肿发病原因,可以分为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及灶性肺气肿等。
老年性肺气肿: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胸廓、脊柱出现老化,胸廓的前后径增大,胸廓似桶状,维持呼吸功能的胸廓运动出现障碍,再加上肺组织的老化,肺的弹性回缩能力减退,呼吸的潮气量减少,肺泡潴留气增多,因而肺泡腔扩大,形成所谓的“老年性肺气肿”
代偿性肺气肿:属于局限性肺气肿,见于肺炎、肺不张、脓胸、气胸等疾病。由于病肺组织损坏,容积缩小,于是健康肺膨胀、填补空隙,故形成代偿性肺气肿。这类肺气肿,只是单纯的肺泡膨胀并无支气管阻塞因素,待原发病清除后,气肿现象也随着消失。
灶性肺气肿:由于吸入粉尘,特别是煤尘沉着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壁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致使官腔扩大。
间质性肺气肿:由于肺泡壁及呼吸细支气管破裂,气体逸入肺间质产生。
旁间隔性肺气肿:由于肺小叶间隔纤维组织附近的肺泡过度扩张充分或破裂融合,形成肺气肿泡
阻塞性肺气肿:这类最为常见,绝大部分是在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逐渐加重形成的,也有少部分是有哮喘发展而来。它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肺脏充气过度和肺容积增大的阻塞性肺病。
由此可见,肺大泡和肺气肿并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患有肺气肿的患者,后期有极大可能会出现肺大泡,但是出现肺大泡的患者后期并不一定会出现肺气肿。
2分别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肺大泡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和表现呢?
肺大泡以位于肺尖部及肺上叶边缘多见。肺尖上有大泡会发生气胸,气胸的危害很严重,最轻微的是气短,呼吸困难一点,张力性气胸可以导致死亡。
肺大泡有可能会继发感染,可以引起咳嗽,咳痰,寒战和发热,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发绀,如果感染严重,引起支气管阻塞,肺大泡腔被炎性物质充满,可以使空腔消失,形成一个实心的包块。
肺大泡有单发也有多发,继发于肺炎或肺结核者常为单发或只有数个大泡,也无明显肺气肿同时存在,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表现为几个大泡,伴有多个小泡,大泡周围的肺实质常伴有阻塞性肺部病变和肺气肿。
肺气肿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和表现呢?
阻塞性肺气肿较为常见。一般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咳嗽后通常会有少量黏液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气短或呼吸困难是肺气肿患者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晚期病人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或焦虑现象。
3高发人群
肺大泡的高发人群有哪些呢?
先天性肺大泡多见于小儿,因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黏膜皱襞呈瓣膜状,软骨发育不良,引起活瓣作用所致。
后天性肺大泡多见于青年及老年患者,一般是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肺气肿,是由小支气管炎症、水肿、黏液堵塞、形成局部阻塞活瓣而引起。年轻人并发肺大泡多见于瘦高及扁平胸患者,老年人肺大泡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肺气肿高发人群有哪些?
长期吸烟的人,老年人,有老慢支、哮喘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容易患肺气肿。
4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肺大泡?
体积小的肺大泡特别是病人年龄超过60岁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功能低下者不宜手术。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如禁烟,锻炼肺功能,控制呼吸道感染等,除上述情况外,对体积大的肺大泡,应考虑外科治疗。
如何治疗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较长,即使在稳定期亦呈进行性发展,并且病情多变,患者需要配合医务人员长期规划,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排痰治疗、排出二氧化碳治疗、抗感染治疗、家庭氧疗、康复锻炼、呼吸锻炼、营养支持,心理治疗等等多方面治疗,有计划地实施防治措施。
肺大泡——身体健康的炸弹
肺大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病损,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然而,由于肺大泡的病因非常复杂,不易被发现,也无有效药物治疗,故而被人称藏在身上的炸弹。对此,专家表示,有必要加强对肺大泡的认识,虽然一些肺大泡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康复,但日常预防不可忽视。
肺大泡是什么样的疾病?
肺大泡(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目前绝大多数的肺大泡手术均可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完成,2/3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肺大泡一般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肺气肿,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发性肺大泡。小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后出现水肿、狭窄,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瓣作用,使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同时炎症使肺组织损坏,肺泡壁及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升高而破裂,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含气囊腔。显微镜下可见泡壁为肺泡扁平上皮细胞,有时可仅有纤维膜或纤维结缔组织存在。
肺大泡有单发也有多发。继发于肺炎或肺结核者常为单发;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且大泡常与呈气肿样改变的肺组织界限不清。合并明显肺大泡的肺气肿也称大泡型肺气肿。
肺大泡病人的症状与大泡数目、大小以及是否伴有基础的肺部疾病密切相关。较小的、数目少的单纯肺大泡可无任何症状,有时只是在胸片或CT检查时偶然被发现。体积大或多发性肺大泡可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体积超过一侧胸腔容积1/2的巨型肺大泡,或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常会有明显胸闷、气短等症状。大泡内感染可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少数肺大泡病人有咯血和胸痛等症状。
肺大泡有哪些危害?
肺大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病损,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措施,但并非所有的肺大泡病人均需手术治疗。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的肺大泡一般勿需治疗,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患者,主要治疗原发病变。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如果大泡大于一侧胸腔的1/3~1/2,即被称为巨大肺大泡,因其可压迫周围肺组织,改变通气-血流比,故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如果实质内肺大泡分布广泛,外科治疗仅为姑息性。肺大泡一般有以下四大危害:
(1)肺大泡会导致患者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据专家统计,约有半数系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诱发。由此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受到干扰,容易继发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2)肺大泡会导致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由于肺大泡发作,缺氧、摄食不足、脱水,心、肝尤其是呼吸和肾功能不全,常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这些均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3)发作。通气不足、感染、治疗和用药不当、并发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
(4)肺大泡会导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和多脏器衰竭。因为严重缺氧、严重感染、酸碱失衡、消化道出血及药物的毒副作用,重症肺大泡常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