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小儿鸡胸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胸口塌坑非小事,NUSS手术帮大忙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10-17 07:58浏览:

小儿鸡胸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小儿鸡胸是一种常见病症,特点是胸骨前凸、两侧胸壁低平。轻者外观不雅,重者使胸廓容积缩小,肺发育受限(8岁以前的小儿肺泡量可能增多),经常患气管炎或肺炎,运动耐受力差,抵抗力低下。

  病因

  少数小儿的鸡胸是先天性的,大多数患儿的鸡胸是佝偻病造成的。婴幼儿期的小儿骨骼由软骨构成,如果此时忽视了维生素D、钙的供给或供给不足,使钙磷吸收发生障碍,出现骨软化症,胸部肋骨与胸骨相连处内陷,使胸骨前凸,形成鸡胸。这种畸形往往在1岁左右形成,而实际上2~3岁以后的鸡胸则为小儿佝偻病的后遗症期,患儿除了鸡胸外,往往还有其它畸形,如方颅,“X”形腿,“O”形腿等等。

  小儿鸡胸治疗方法

  鸡胸形成后,随年龄的增长,小儿以普通饭为营养,维生素D充足了,钙盐沉积到软骨上,软骨变成骨,鸡胸即作为新陈代谢的基础框架固定下来,此时的鸡胸已不是单纯药物与营养能治好的了。因此,小儿鸡胸的防治必须重在预防佝偻病。

  治疗鸡胸时,要注意患儿的年龄和佝偻病的状况。3岁前往往处于佝偻病活动期,3岁以后即进入稳定期。前者发生鸡胸后以治疗佝偻病主,后者则矫正畸形为主。

  对于3岁以下的鸡胸患儿,应积极给予抗佝偻病治疗,包括饮食疗法、维生素D疗法,必要时需同时补钙。而3岁后的患儿,多为后遗症,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无效。一般轻度鸡胸随体格生长会逐渐消失,加强体格锻炼,如扩胸运动,俯卧撑,抬头等运动,一日两到三次,可加速畸形的矫正。

  小儿鸡胸预防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比牛奶含维生素D多。母乳含钙、磷量虽少,但两者比例合适(2:1),易于被乳儿吸收。

  2、母亲应在孕期和哺乳期的饮食应营养丰富并多晒太阳。

  3、增加小儿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阳光。

  4、按时给小儿添加辅食。

  5、生后一个月的新生儿即开始喂服鱼肝油,尤其是早产儿、双胞胎或生长迅速的小儿。

  小儿鸡胸危害影响

  鸡胸除影响身体的美观外,严重的鸡胸由于两侧向内凹陷的肋骨压迫心脏和肺,对循环和呼吸功能有一定影响,患儿易出现疲劳和反复呼吸道感染。

  影响呼吸循环的胸壁畸形,如漏斗胸、鸡胸、胸肌裂等,除了畸形造成的精神负担和性格影响以外,畸形本身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损害也需要手术纠正。

  小儿鸡胸诊断

  鸡胸较漏斗胸发生率低,临床症状也较轻,因此不太受患者及家属的重视。轻微的鸡胸往往不就诊,较重的鸡胸畸形明显,临床上很容易确诊,侧位X线胸片能清楚显示胸骨的畸形状况,其他检查方法常无异常发现。

  小儿鸡胸治疗措施

  鸡胸的治疗同样需要采用手术方法。

  1.上、下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同漏斗胸手术方法。

  2.无蒂胸骨翻转术方法亦基本同漏斗胸手术方法,只是鸡胸的肋骨及肋软骨较长,鸡胸的第3、4肋骨及肋软骨最长,而第5肋比较短,手术中应特别注意。

  3.胸肋沉降术胸前正中或横切口,分离两侧胸大肌,显露畸形的胸肌及两侧肋软骨,在腹直肌附着点切断腹直肌,将其翻向下方,切开肋骨骨膜,将畸形范围内受累的各肋软骨过长的部分切除,并将过长的骨膜纵向缝缩,如果胸肌畸形严重也需作横断楔形截骨,使胸骨变平,然后用钢丝固定,拉拢缝合胸大肌并将腹直肌缝合胸骨前面。手术的效果非常满意。

  手术纠正鸡胸畸形时,要注意原来突出的胸骨手术后会不会压迫心脏,因此术前要仔细研究胸片及CT片,如果胸骨与心脏之间没有肺组织,术后就可能发生胸骨压迫心脏,手术时要适当抬高胸骨位置。

  小儿鸡胸病因学

  鸡胸畸形一般认为与漏斗胸畸形一样与遗传有关,多数人认为是肋骨和肋软骨过度生长造成的,胸骨的畸形是继发于肋骨畸形的。一部分人认为与膈肌附着部发育异常有关,膈肌的前部发育不全,不是附着在剑突及肋弓上,而是附着在腹直肌鞘的后而深呼气肋弓上,而是附着在腹直肌鞘的后面,深吸气时,腹直肌上部向内牵拉,过度生长的膈肌外侧部的肌肉收缩,使郝氏沟加深,而胸骨下部因无膈肌支持而前移,致形成鸡胸畸形。另一部分人认为鸡胸畸形与反复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使肺组织顺应性减低,呼吸功能减弱,为满足呼吸需要,膈肌运动加强,牵拉郝氏沟内陷,逐渐形成鸡胸畸形。

  小儿鸡胸临床表现

  多数鸡胸不像漏斗胸那样在出生后即能发现,往往在五、六岁以后才逐渐被注意到。一般鸡胸很少发生压迫心肺的症状,重症鸡胸常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喘息,活动耐力较差,易疲劳。更主要的是患者因畸形而在精神上有极大的负担。

  鸡胸与漏斗胸相反,胸骨向前方突起,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普通的、具有龙骨状突起的胸廓,即胸骨下部向前移奉送较上部明显。常是剑突附着部突出最明显,胸肌的纵部面呈弓形,两侧的4至8肋软骨呈与胸骨平行的深凹陷沟状,使突出的部分更加明显,就像是一只巨手将胸骨抓起而将两侧肋软骨压瘪了一样。另一种鸡胸比较少见,胸骨柄、胸骨体上部及上胸部的肋软骨向前上方突出,而胸骨体中部向后弯曲,胸肌下部又突向向前方,胸骨的矢状面呈“Z”字形,两侧肋软骨也向内凹陷,因此有人将此类畸形也称为漏斗胸。

  胸口塌坑非小事NUSS手术帮大忙

  新乡县11岁患儿晨晨,出生时就发现胸口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坑,本来家里人都没在意,觉得小孩子长长就好了,可没想到随着年龄增长,晨晨胸前的坑越来越大,这下一家人再也坐不住了,连忙带着孩子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被确诊为漏斗胸。

  漏斗胸指胸骨、肋软骨及部分肋骨向背侧凹陷畸形,形成漏斗状,绝大多数漏斗胸的胸骨从第2或第3肋软骨水平开始向背侧,到剑突上为最低点,形成船样或漏斗样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

  看不懂?漏斗胸到底是什么?是胸口真的漏了吗?没关系,让我来传一波图。

  是不是非常震撼!

  收治入微创外科后,侯智亮副主任仔细分析病情,为患儿制定手术预案,决定行漏斗胸NUSS矫治术,仅需在侧胸壁切两个3厘米的切口,将塑形好的矫形钢板穿过胸骨和胸膜之间的间隙,用翻转器翻转钢板,抬起塌陷的胸廓,实现矫形目的。

  目前漏斗胸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典型的传统手术有:胸骨翻转术、胸肋抬举术(Ravitch术)。两种手术均能起到校正漏斗胸胸骨凹陷的作用,但由于对患儿的创伤大(要切断胸骨和肋骨),伤口不够美观(胸部正中长切口),许多患儿和家长难以接受。目前在很多医院仍在开展此类手术。

  侯智亮为晨晨采取的NUSS矫治术创伤小,不需要断胸骨和肋骨;伤口美观,愈合后瘢痕不明显;且术后恢复快:传统手术在术后需要平卧2周,而此手术后第3天即可起床活动。

  说了这么多,都是非常专业的知识,其实漏斗胸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有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而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遇到这种困扰的亲朋好友,不妨推荐他们来我们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看一看真实病例,问一问专家意见,及早治疗。

  侯智亮诉我们,漏斗胸不仅仅影响美观,较重的还会压迫心脏和肺,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幼儿常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而循环系统症状较少,年龄较大的可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快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这是心脏受压、心排血量减少心肌缺氧等所致。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及收缩期杂音等。漏斗胸有时合并肺发育不全马方综合征、哮喘等疾病,这些疾病合并存在时常常成为患者不可耐受的畸形,往往需要尽早手术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