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11-01 08:18浏览:
次
1.病人:“我没有病,为什么要吃药?”
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医生称之为“缺乏自知力”。
“自知力”是一个精神科的术语,表示一个病人对自己疾病认识的能力。急性期或者恢复不全的病人往往存在着缺乏自知力的问题,而一个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能认识到自己有病,以前哪些行为和想法、感受是疾病的表现,是疾病恢复良好的表现。
作为患者家属,如果病人这么说,那么就更加不能心软、不能放纵病人不吃药了——因为,这更加说明,TA真的病了。
对于长期残留有自知力不全的病人,可供选择的办法有:
暗服药,即用方便混合在饭菜、饮水中的剂型(如口服液)给患者服药。
使用长效针剂,目前市面上有1个月打一针的长效针剂,每个月送患者去一趟医院,比每天盯着患者服药难度要低多了。
如果病人以前是肯好好吃药的,最近几天突然说自己没病不肯吃了,那么这很可能是复发的表现,赶紧送医院吧。
2.病人:“吃了药各种不舒服,我不想吃了”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抱怨。
确实,现行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各种副作用,常见的有:
胃口变大、体重增加;
血糖、血脂的改变;
肝功能异常;
嗜睡;
肢体不自主地颤抖等。
出现这些副作用,要及时跟医生沟通,切忌自己急忙把药停了,也不能完全不管听任其发展。
一般来讲,医生会提供下面几个对策:
有些副作用不必停药换药,随着服药时间延长慢慢会自行消失;
有些副作用可以通过使用辅助药物消除,比如保肝药、止颤药等;
还有些副作用需要配合患者自己努力克服,比如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
当副作用过大,患者难以耐受时,医生会积极减剂量或换药。
3.病人:“我愿意吃药,但药太多了难免忘记”
这或许是真的忘记了,但更多的可能是不愿吃,想方设法逃避。
精神病的治疗药物较多,病人有时候分不清记不得也很正常,家属们可以帮忙把病人常吃的药物放在显眼的位置,并且一定要监督其服药,时时提醒。
4.病人:“我恢复得挺好的,也愿意吃药,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有病,白天吃药给人看到了担心遭受歧视”
这都是非常切实的困难。
可供参考的方法是:
在可能的条件下,让医生把每天的药物都开在晚上吃,这样方便服用不易记错,且下班回家吃药也不会被其他人看见;
自己给手机设个吃药的闹钟,让它们提醒自己服药;
买一个小药盒,里面预先装好每天每顿的药物。
其实,更推荐的办法是使用长效针剂,每月上一趟医院打一针,其余的日子轻轻松松,既不用担心忘记服药,也不用担心服药时被旁人看见。
5.病人:“我想要生小孩,是不是就不能吃药了?”
对于育龄期的女性来说,服药和生育之间的权衡,显得非常困难。
女性在怀孕阶段和“月子”阶段,内分泌因素与其他时期比大为不同,这种改变本身就容易造成精神状态的改变,生育本身就会升高复发的危险性;而非常多的抗精神病药物存在不低的致畸风险,让精神科医生常常畏首畏尾。
而“一切为了孩子”贸然停药,同样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处于高度的应激中,行为紊乱、拒食拒饮等表现,对胎儿的危险性甚至可能比药物更大。
因此,有强烈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建议在足量足疗程的维持治疗后,缓慢尝试停药;怀孕后,需要妇产科和精神科双重的严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