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11-01 08:00浏览:
次
一、从发现异常到就诊
初次就诊时,家属应当直接选择精神病专科医生,而不要绕到神经科医生那里去,初诊应当不惜诊金选择专家(尽管专家也是良莠不齐),首次做出正确的诊断,可为以后治疗方向指路。
不要选择无资质的个体医生,他们往往为了招揽病人而放出包治和永不复发的大话,而世界上任何高级的医生都做不到这一点;慎重选择千里之外的名医,因为地方越远,信息传递就越容易走样;特别要慎重选择私立精神病医院,几个个案的疗效好不意味它们胜公立医院一筹。
二、暗服药
由于9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所以他们认为没有理由接受治疗。其中一部分人是听家人的话,你说服药就服药,所以药物尚能服进去。一部分人就是坚决不肯服药,这时只能给病人暗服药,即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服了药。大致有四种暗服法:
第一种:将药物碾碎放在空胶囊中,告诉病人是维生素或某种内科药物,骗病人服用,这种方法对药物有无苦味没有限制,但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过于显著,如服了“维生素”老要睡觉,就不愿再服这种维生素了;
第二种:利用病人愿服中药的心理,在煎熬的中药中加入碾碎的西药,即使西药有苦味,也可推说是中药所致,但苦味太重,病人可能不愿服这种“中药”,不良反应太显,如过度思睡,病人也可能不肯再服这种“中药”;
第三种:完全不与病人谈服药问题,将药物碾碎放在饮料、水饺或其他食物中,让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西药轻度的苦味可用甜饮料掩盖,重度的苦味则易被察觉。即使病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也不会想到是食物或饮料中的问题。
第四种:药物本身就是无色无味的水剂,注入食物或饮料中完全不被察觉,但达到无色无味水剂的药物种类有限,如利培酮口服液。
在暗服药一段时间后,病人病情逐渐好转,逐渐意识到前一段时间可能精神不正常,这时应劝导明服一些药物,如果病人不同意,只有继续暗服,如果病人同意,则在明服药逐渐增量的同时,逐渐减少暗服药的剂量,直到完全转换过来。
三、该信谁
专科医生的专科判断出错率低于保健医生,而保健医生的专科判断出错率低于普通人。这一点在理论上,谁也不会怀疑,可是应用起来,就可能犯糊涂。
例如,专科医生开的药,只要保健医生说该药不良反应大,病人家属马上就信;或者专科医生开的药,只要其他病友家属一说不良反应大,病人家属马上就信。我想问一问,你们为什么不找保健医生或其他病友家属去看你家人的病呢?
四、家属不可自己调整药物
一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父母,仅凭看了网上一些科普和专业的文章,似懂非懂,竟敢自己给病人调药。
其实他们的观念是很矛盾的,例如:你问她,治疗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医生强,还是精神分裂症家属强?他当然会回答是精神科医生强;
但你问他,是你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还是精神科医生强?他口头上可能支吾其词,但心里在说,“就我家的孩子来说,我更了解孩子的病情,我调药比其他人要放心一些,我们也有一个精神分裂症群,我们也交流经验,也讲科学”。
也许你的脑子比精神科医生好使,但精神科医生总是经过实习,看过上级医生怎样用药,怎样增减,最终用到多大剂量,怎样联合用药,病人出现什么疗效和不良反应,上级医生又是怎样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才敢用到病人身上,而你缺乏这个实习过程,你敢保证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