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抑郁与衰老同在 抑郁不该是必然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1-13 09:03浏览:

 整洁的家里突然变得肮脏杂乱;父母无端奇怪的指责和怀疑;没事儿默默掉眼泪;总和你絮絮叨叨……老人出现这些情况,是他(她)变难缠了,变得没有耐心了?其实,出现这些情况,说明父母老了,可能是抑郁了!
 
老人的抑郁,做儿女的难懂!
 
提到抑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压力大的中青年人,背负养家重担,在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重压力中夹缝求生。相比这些显性的焦虑群体,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则常常被忽视,甚至出现一些症状时,不被子女理解。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着和年轻人不同的特点,比如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更长,还有认识衰退的迹象,同时会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像食欲不振、头痛、容易疲劳、睡不着、口渴、便秘等,因而时常会掩盖了抑郁症状延误诊断。
 
心情压抑、郁闷、极端易怒或烦躁,“好像与别人隔着一堵墙”,常因小事大发脾气……糟糕的是,对老人来说,这些抑郁的情绪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能通过“倾诉”和“发泄”的途径得到纾解,日积月累,越攒越多,逐渐成为吞噬老人身心的负能量。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老人的抑郁问题一度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老人的痛苦,做儿女的不懂,反过头来指责老人,结果又加剧了老人的抑郁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有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老了就容易抑郁?
 
老人抑郁,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一大因素莫过于孤独——脱离工作岗位,子女在外工作,老伴儿“先走一步”,被送养老院等,都是造成老人孤独的重要因素。
 
退休后,老人一般会转变生活重心,难以适应,一旦没了生活重心,很容易出现抑郁。习惯上班的人在退休后与人接触减少,容易有社会隔离感,出现抑郁反应,这在较早退休的男性中更为多见。
 
不仅社会交往锐减对老人情绪产生影响,甚至一些在老人当中高发的疾病也可导致抑郁,比如甲亢、高血压、肿瘤等。老人对身体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远远不及年轻人,这些累加的身心负担无一不会加重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包括对身体疾病和生活保障的担忧,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抑郁、沮丧的来源。
 
而从老人自身的角度,人老性格确实会跟着改变,比如顽固、依赖这些性格特征开始浮现。越是固执、依赖的老人,抑郁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
 
抑郁不该是必然!
 
既然“抑郁和衰老同在”,那是不是意味着,对于老人来说,抑郁是不可避免的呢?那倒不是。只要调试得当,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抑郁!
 
社会支持对于防治抑郁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对抗抑郁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孤独只会让抑郁更严重。老人们应该多找找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也可以经常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和社区里的其他老人们下棋、聊天、打拳、跳舞。如果身边缺乏这样的亲朋好友,也可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心声。
 
轻度适中的规律运动,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同样能帮上不少忙,关键是让自己充实了,和外界多多互动,才能让抑郁的情绪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