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心理 > 文章内容

世界预防自杀日:你不得不看的几点提示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6-22 19:10浏览: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而我国每年就有28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全球每40秒,我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此外,自杀也会引起涟漪效应,1人自杀,至少会使6个亲友受到影响。
 
  2017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用您一点时间,挽救一个生命”。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哪些人群容易自杀?
 
  1、男性:男人更需要关怀,因为他们不叫苦不流泪,在不经意间提出来的苦闷家人朋友应该引起注意。
 
  2、独身者:独自一人诉说的机会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没有人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3、酒精成瘾者:心中愁苦,用酒精逃避痛苦、压力和现实。
 
  4、长期慢性疾病和严重疾病患者:这类人群难以忍受病痛带来的各种煎熬,可能被疾病“拖”死或“吓”死。
 
  5、有自杀史者:过去有自杀史的人,其再自杀的风险较高。大多是伴随影响自杀的其他因素或原因,如本人患精神疾病、长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等。
 
  6、家人、亲友周遭有人自杀的人群:周遭的人自杀,给有同样痛苦的人产生示范和煽动性效应。因而,尤其是在学校,要谨慎处理自杀行为。
 
  7、抑郁症人群: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在自杀人群中占不小比例。
 
  8、遭受急性精神打击者:包括学校、工作、人际关系问题、失业、离婚、亲人过世、经济困难、绝症诊断等等。突然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
 
  如何辨别自杀前的“蜘丝马迹”?
 
  1、当众说过要自杀的人;
 
  2、情绪低落把自己珍贵的东西送给别人;
 
  3、悄悄收集与自杀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4、流露绝望无助、轻生的念头,将自杀与抑郁作为谈话、写作的主题;
 
  5、突然处理自己的债务和财产;
 
  6、收集自杀物品,如安眠药等;
 
  7、对别人说“如果他走了,不要想念”等此类话语;
 
  8、抑郁症患者突然性情大变,如小气、吝啬之人突然友善、大方;
 
  9、一个人独自悄悄流泪、无声哭泣。
 
  发现他人自杀怎么办?
 
  一旦发现有人威胁要自杀,千万别大意。
 
  当好“守门员”,并及时采取措施。
 
  观察他们的抑郁情绪,给予积极有效帮助,24小时内紧外松的陪伴,鼓励其看到生存价值,理解并接纳他们,不要有偏见。
 
  发现家属亲友出现心理精神类问题,应及时带他/她到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疾病加重带来危害。
 
  如果当事人实施自杀,应拨打急救、公安等救援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