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EB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为47周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5-23 10:35浏览:

EB病毒
 
EB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为47周。感染可涉及全身的各个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疾病就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化验检查可能会有肝脏、心脏甚至肾脏的损害。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对于EB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为对症用药,疾病大多能自愈。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造成全身感染。EB病毒还会长期潜伏在人体的淋巴组织中,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造成复发感染。鼻咽癌和EB病毒关系密切,但在其他疾病中也能找到其感染的证据,包括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麻疹病毒
 
麻疹是儿童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几乎达100%,经常由于并发肺炎或者脑炎导致患儿死亡。但不要过分担心,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相比诡计多端的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不会耍花招,很容易预防,通过全民预防接种基本可以消灭麻疹。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急性期的患者为传染源,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污染玩具、用具等,感染易感人群。冬春季发病率最高,潜伏期为1014天。病毒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液侵入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其细胞内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液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孩子的眼结膜、口腔黏膜、皮肤、呼吸道都会出现病变,临床表现除高热、畏光外,还有鼻炎、眼结膜炎、咳嗽等前驱症状,这时候病人的传染性最强。发病第三天,口颊黏膜出现柯氏斑,周围出现有红晕的灰白色小点,这对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发病第四天,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先是颈部,然后为躯干,最后到四肢,出疹期的病情最严重。患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并发肺炎和脑炎。
 
麻疹自然感染后一般免疫力牢固,抗体可持续终生,母亲的抗体也能保护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