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引起婴幼儿急慢性腹泻的原因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1-18 08:10浏览:

引起婴幼儿急慢性腹泻的原因
 
①消化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但台湾地区也是沙fi氏杆菌的好发地区,因此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慢性腹泻也相当常见。此外,寄生虫类如梨形鞭毛虫,也可引起慢性腹泻。
 
②过敏,尤指对牛奶中所含蛋白质过敏的婴幼儿,最容易伤害肠粘膜而造成长期腹泻。解决之道是停喝牛奶,改由其他食物摄取足够养分。较大幼儿会因过敏引起拉肚子的食物较多,以海鲜为大宗。
 
③小肠构造异常,例如短肠症,由于吸收营养的面积不足,容易造成腹泻。
 
④肠道蠕动异常,因而造成细菌孳生,也会引起腹泻。巨肠症、先天性肠道狭窄、闭锁等,都可能如此。
 
⑤其他,如胰脏或肝脏功能异常、淋巴系统异常、血管异常等。
 
不管腹泻原因如何,病儿最常出现的变化是肠粘膜受伤导致吸收不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会使肠粘膜缺乏修补材料,致使粘膜继续受损,形成恶劣循环。
 
另外,腹泻病儿消化道内常有细菌过分增生,造成感染。腹泻及肠内荷尔蒙分泌不足,致使肠蠕动不良;肠蠕动不良又会造成细菌孳长,这种恶性循环也是慢性腹泻无法根治的主因。
 
赶快补充营养
 
处理婴幼儿腹泻以中止急性转为慢性的恶性循环为原则。最理想而自然的途径是补充营养,让病童吃可以吸收的食物。
 
在口服方面,可喂食已经消化分解过的元素或半元素饮食,维持病重消化道荷尔蒙和酵素的分泌正常,并使肠蠕动逐步恢复正常,使小肠有足够的材料修补受损的绒毛。
 
另外,拉肚子后,婴幼儿通常无法立刻恢复饮食习惯,必须采取逐日增加的方式。如果容许的摄取量不能供应成长所需,则须配合静脉注射,由周边或中央静脉直接供应体内高热量的营量。
 
慢性非特异腹泻很容易与慢性腹泻混淆;它通常是指宝宝的大便次数增加、水分略多,但在持续相当时间后,病重的体重仍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生长未受影响。非特异腹泻多半是在发生急性肠胃炎后,小肠的吸收状况逐步恢复,但因大肠蠕动较快,大便次数并未减少。许多家长会因而大感紧张,甚至因此限制婴幼儿饮食或改喂米汤,结果反而造成营养不良。
 
因此医师建议,父母如果无法分辨宝宝腹泻的种类,不刻意限制其饮食,以免抑制了宝宝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