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狂犬病的防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11-05 10:13浏览:

狂犬病又叫恐水症,是因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并危及生命。主要感染人类及狗、猫、狼等食肉动物。人主要是被狂犬咬伤经其唾液感染而致病。
 
由于现在饲养宠物不断增加,本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人普遍具有易感性,咬伤后发病率在15%~20%之间,与是否发病与咬伤的部位,是否及时彻底清理伤口,是否足量全程及时接种疫苗等有密切关系。
 
狂犬病主要侵犯神经组织,被咬伤后一般有1~3个月的潜伏期,发病初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全身不适,伤口部位及周围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以后出现恐惧不安,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刺激极度敏感,2~4天后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烦躁不安,典型者有恐水表现,咽肌痉挛,由于不敢喝水,常出现脱水症状。光、微风轻触即可引起咽部肌肉痉挛,全身抽搐,呼吸肌痉挛,呼吸困难、缺氧、高热,一般持续1~3天,如能平安度过兴奋期,病人会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也可能会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典型的狂犬病患者几乎全部死亡。
 
治疗方法:隔离病人,保持安静,避免任何刺激(水、风、光的刺激),给病人全面支持并积极治疗,对症治疗和加强监护。
 
对症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时给予不同的足量解痉药物。必要时在监护下给予静脉麻醉药控制惊厥发作。供给液体、热量、电解质,稳定颅内压,心脏功能,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目前也有治疗成功,完全恢复的病例。
 
重视预防:
 
1.首先要对动物进行管理:尽量少养狗、猫等宠物,如已养有,则应定期、反复给家犬及家猫注射狂犬病疫苗,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它们和人的发病率。
 
2.如果宝宝不慎被狂犬或患狂犬病的其他动物咬伤,惟一正确有效的办法是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由于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只要在咬伤后尽快注射疫苗就能起到防止发病的作用。目前我国使用的是细胞培养疫苗,即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疫苗(HD—CV),效价高,不良反应少。在被咬伤后当天、0、3天、7天、14天、28天各接种1次(五针法)每次接种1.0ml,较大儿童或成人在上臂三角肌部位作肌内注射,年幼儿通常在大腿外侧注射。
 
3.经常接触动物或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野外作业者,动物管理人员、兽医、专门护理狂犬病病人的医护人员,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要作暴露前预防注射,可注射纯化vero细胞培养疫苗,抗体反应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可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