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有哪些?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04-05 08:58浏览: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
一、运动发展
大运动技能反映儿童的平衡、协调能力。3~4岁儿童可双脚交替上楼梯,从较高处跳下,并足跳远,单足跳;4~5岁儿童可交替着单足下楼梯,脚尖站立。5岁时可荡秋千,多数儿童能学习其他复杂的大运动技能,如轮滑、骑两轮车、跳舞等(表8-5)。
学龄前儿童高级的视觉运动发育促进精细运动发展。儿童3岁时能模仿画圆形和“十”形状,会用剪刀,可搭10层积木;4岁儿童可模仿画方形,能画出人的至少3个部位;5岁儿童会临摹写自己的名字,画开放的方形和闭合的圆形(表8-5)。
二、心理发展
1.知觉发展
学龄前儿童形状知觉、空间方位发展很快;时间知觉发展较晚,4岁后儿童有正确的时间概念,5~6岁儿童逐渐掌握时序、季节和相对时间概念。
2.言语、语言发展
3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仍有部分辅音发音不太清晰,但已完全可听懂语音。4岁儿童的部分翘舌音发音已很清晰,如sh、zh、ch、z、c等。学龄前儿童理解与思维能力较好,语言发展尚未成熟,表达能力有限,出现不流利现象可间断出现或持续数月,男童较多,一般无需矫治。“提问题”是学龄前儿童语言的一个标志性特点,体现儿童思维的发展。4~5岁儿童语言表达内容较丰富,可描述自己参与活动的细节;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逐渐掌握正确的语法,如主谓宾的正确顺序。自言自语是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常见的语言现象。
3.思维
4~7岁儿童对物体的感受主要依赖其外在的特征,属前运算阶段的直觉思维时期。儿童逐渐去“自我中心”,开始从他人的角度思考。5~6岁儿童可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和推理。
4.想象
幻想或假想是儿童想象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夸张,将幻想或假想与现实混淆,常被成人误认为是在说谎。
5.注意
无意注意占优势。5岁左右始能独立控制自己的注意,5~7岁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平均约15分钟。5岁后能够注意事物的内部状况、因果关系等。
6.记忆
3~4岁儿童逐渐发展有意的记忆,无意记忆以无意的形象记忆为主。5岁儿童记忆的能力已与成人相似。
三、学习能力发展
学龄前儿童学业技能的获得与语言、记忆和注意有关,包括阅读、书写和计算,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关键。
四、情绪发展
学龄前期儿童情绪仍主要为行为冲动,自主性的迅速发展使3~4岁儿童喜欢简单地说“不”,违抗成人的要求。随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儿童能在成人的要求下可做一些非自愿、不感兴趣的事情。自我控制和独立感发展,使儿童能参与同伴的活动,建立友爱的伙伴关系。
五、社会性发展
3~5岁儿童始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自信等性格特征,能自我评价。随年龄增长利他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友谊关系的基础,属于前社会行为。3~4岁儿童感到不安或受到挫折时喜欢扔东西或用拳头打人,攻击的方式以躯体性攻击为主。随儿童沟通能力以及参与活动计划、组织能力增强,攻击性逐渐减少。4~5岁儿童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性别的概念,在完全认同性别概念之前就有行为上的性别倾向。
六、道德发展
儿童最初只从具体到一般进行道德判断,多以自我为中心;随年龄增长儿童逐渐学习注意别人的礼仪、愿望与要求。学前儿童的道德价值受外界支配,主要来自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