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给孩子吃药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0-12 14:55浏览:

 (1)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药:有一些家长,因为怕孩子得病,经常给他服一些所谓的预防药。岂不知,这样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而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药物,除了治疗作用之外,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经常服药,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使其体质下降,反而更容易感染疾病,甚至会造成某些严重的器官功能损伤。
 
预防疾病的正确方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多做户外活动;同时合理安排饮食,多饮水,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借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不要让孩子乱服补药: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长得高,长得壮,就认为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足,于是给他服用某些补剂,以求强壮起来。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市场上销售的许多补剂,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激素(这就是孩子服用后食欲增加的原因之一),有的甚至还含有性激素。孩子吃了这些补剂后,会出现肥胖、男孩子发育、女孩子月经提前等不正常现象,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另外,补药一般属于温热型药,比较适合于年老体虚的人服用。儿童患的病多为实热之症,服用补药后,犹如火上浇油,有可能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b
 
通常,只要孩子饮食合理,不经常患病,即使长得矮小一些也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人的高矮胖瘦除了与营养状态有关外,还受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等。所以我们说,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补药。如果孩子确实身体虚弱,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营养药物。
 
(3)严格遵照医嘱,督促孩子按时按量服药:医生给孩子开的药,其种类、剂量、服用时间是由孩子的病情决定的。家长应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按量给孩子服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和时间,否则会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有时其至产生严重后果。比如,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的病快点好,擅自加大用药剂量,结果不但病没治好,反而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使孩子患上了更为严重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药物性耳聋、肝肾功能损害等。有的家长给孩子服了一两次药后,见病情好转:就擅自停药,结果造成病情反复。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有些大孩子由于怕服药,就采取说说或偷偷地把药扔掉等方法来逃避吃药。所以在孩子服药时,家长一定要看着他把药服下去,不要让孩子自己拿药和服药,以免造成错服或漏服。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任何药物,除了它的治疗作用以外,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比如:红霉素对胃肠道和肝脏有损害,磺胺类药对膀胱有刺激,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肾脏和耳(听神经)有毒副作用等。所以对于有肝脏或肾脏疾病的孩子,在看病时,家长应该将有关情况告诉医生,提醒他不要开对肝肾功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某些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比如胃肠刺激、膀胱刺激等,可以采取饭后服用、服药后多饮水等方法来减轻或避免。具体事宜可以向医生请教。
 
有些药物,除了上述副作用外,还会引起变态反应,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药物过敏,表现为发热、出皮疹、水疮、脱皮,甚至发生变态反应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发生药物过敏的原因,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还与孩子的个体素质有关,即我们常说的过敏性体员。常见的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有青霉素类、磺胺类和解热镇痛类药物。
 
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孩子,家长应把能对他致敏的药物名称或种类记在病历本的第一页上,或在看病时告诉医生,以便引起医生的注意,在开药时加以避免。
 
由于过敏体质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父母也应把自己致敏的药物告诉医生,提醒他在开药时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