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共识专家解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25 08:25浏览:

共识摘要
 
普通感冒即急性鼻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最常见类型,也是儿科容易滥用抗菌药物的疾病。普通感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期,年幼儿尤其多见,其影响患儿的健康和学习,可能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乃至肺炎等。另一方面,小儿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等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普通感冒者用药不当较易引起不良反应。
 
目前,儿科临床对本病存在有治疗上的盲目性、重复用药尤其不恰当联合用药、存在有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现象。本着改善儿科医师对普通感冒的认识,避免因治疗不当所致的危害,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国内27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汇集37位临床呼吸病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诊治专家共识》。
 
普通感冒具有相当的自限性,应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点在鼻黏膜减充血剂、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镇咳药和祛痰药的使用,读者可以同时参阅《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共识》等相关文献。
 
适用范围
 
本共识适用于各年龄期儿童。
 
原文出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51-657.
 
共识解读内容
 
1.病因
 
普通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的病原学地位突出,以鼻病毒最常见(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10%~15%)、呼吸道合胞病毒(5%)、副流感病毒(5%)、腺病毒(<5%)和肠道病毒(<5%)等,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作为普通感冒的原发病原不足10%。
 
普通感冒的诱因则有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AD缺乏、过度疲劳、着凉或缺乏锻炼、居住环境拥挤、大气污染等。注意: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普通感冒患儿症状多较严重。普通感冒常发生在季节交替之际尤其冬春季。
 
2.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通常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始于感染后的10~12小时,2~3天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7~10天,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3周甚至更长。
 
年长儿可能主诉咽痒、咽痛和咽部烧灼感,耳咽管阻塞者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和少量咳痰等症状。普通感冒的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
 
3.诊断与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诊断,实验室检性惊厥,给早期确诊带来困难。特应性体质的儿童易患普通感冒,而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又常易与普通感冒相混淆。
 
普通感冒的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或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而患A群链球菌性(扁桃体)咽炎者,2~4周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查无特异性。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部分病人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病毒学检查多用于流行病学研究,临床一般并不开展普通感冒的病毒学检查。
 
普通感冒与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部分疾病鉴别要点见表1。
 
表1普通感冒与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部分疾病鉴别要点
 
疾病
 
病原
 
季节性
 
主要症状
 
体征
 
平均病程
 
实验室检查
 
普通感冒
 
鼻病毒或冠状病毒等
 
季节性不明显
 
鼻咽部卡他症状、咳嗽、发热等
 
一般无异常体征出现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
 
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A组病毒
 
好发于夏秋季
 
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
 
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疱疹和小溃疡
 
同普通感冒
 
咽结合膜热
 
腺病毒3、7型
 
秋冬季
 
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
 
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
 
同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有明显季节性
 
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等,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
 
颜面潮红、眼球结膜轻度充血、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减少,平均约为4×109/L,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并发肺炎者白细胞总数可能大幅度下降,低达1~2×109/L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肺炎链球菌、金葡菌等
 
秋冬和春季
 
鼻塞、流脓鼻涕、嗅觉减退、发热
 
鼻窦部压痛
 
鼻窦引流物培养可见致病菌
 
链球菌性扁桃体咽炎
 
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
 
冬春季
 
咽喉痛、吞咽困难、发热、身体不适
 
 
咽扁桃体拭子培养可见GAS
 
变应性鼻炎
 
非感染性
 
季节性或全年
 
鼻塞、鼻及咽部发痒、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
 
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呈紫色
 
不定
 
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4.治疗原则
 
(1)普通感冒具有相当的自限性,症状较轻者无需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者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并适当卧床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避免继发细菌感染等。
 
(2)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途径,避免盲目静脉补液。静脉补液用于以下情况:①因感冒导致患儿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而需要静脉给药;②因患儿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者;③因胃肠不适、呕吐而进食甚少者。
 
(3)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者无需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患儿及健康医务者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其确切疗效尚有争议,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4)抗菌药物:过多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是普通感冒治疗的误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资料分析发现62%普通感冒患儿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患儿没有常规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其病程,也不能因使用而预防继发的细菌感染。
 
(5)对症治疗:普通感冒者最常用的对症治疗药物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简称A)和鼻黏膜减充血剂(简称D),两者复合即为通常所谓的AD制剂。针对普通感冒患儿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对于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患儿,可以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儿科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6)中药:临床实践中,普通感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已被广泛采用,但中药的泛用、误用及其不良反应的报道近年有所增多,许多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又同时含有中药和西药。临床医生必须注意中国临床实际和药物活性成分,避免过多和重复用药。
 
5.预防
 
普通感冒的密切接触者有被感染的可能,故要注意相对隔离;勤洗手是减少普通感冒的有效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膳食、充足的睡眠、室内开窗通风、适度运动和避免被动吸烟;普通感冒易发季节应少去人多拥挤的公众场所,可戴口罩。
 
由于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及其血清型众多,且RNA病毒变异频繁,迄今尚未研发出普通感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对普通感冒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