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18-03-23 08:12浏览:
次
四、新生儿败血症 |
||
病因 |
病原菌入血。 |
|
感染途径 |
早发型—— |
晚发型—— |
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五不一低下”;最重要特点:体温不升! |
续表
辅助检查 |
1.外周血象 |
WBC<5×109/L或>20×109/L、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
2.细菌培养 |
血培养:阳性可确诊,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诊断; |
|
3.急相蛋白 |
C反应蛋白(CRP)感染6~8小时内即上升。 |
|
治疗 |
葡萄球菌感染:宜选择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 |
|
G-杆菌:宜选用氨苄青霉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 |
五、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 |
||
病因 |
寒冷季节,未保暖; |
|
发病机制 |
散热多、产热少(棕色脂肪少,缺乏寒战产热方式); |
|
临床表现 |
“五不一低下”; |
|
治疗 |
1.复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
2.热量和液体补充:开始热量50kcal/kg/d; |
||
六、新生儿溶血病 |
||
病因 |
母儿ABO血型不合 |
母儿Rh血型系统不合 |
发病机制 |
母亲是“O”型血,胎儿为“A”或“B”型血; |
母亲为Rh(-)胎儿为Rh(+) |
多见,多为第一胎发病 |
少见,多为第二胎发病 |
|
临床表现 |
早期出现黄疸(出现早/上升快) |
|
并发症 |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
|
辅助检查 |
血型(首选) |
|
免疫血清学(确诊):改良Coombs试验(+); |
续表
治疗 |
1.光照疗法: |
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
病因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不张→肺透明膜形成。 |
发病高危因素 |
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 |
临床表现 |
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最特征! |
续表
辅助检查 |
肺部X线片 |
毛玻璃样、支气管充气征、白肺 |
肺成熟度评估 |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1.5提示肺未成熟; |
|
并发症 |
动脉导管开放 |
|
治疗 |
1.气管插管,纠正缺氧,使PaO2维持在50~70mm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