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儿科学——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11 18:43浏览: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新生儿心脏重量为20~25g,占体重的0.8%,4个心腔容积初生时为20~22ml。小儿心脏位置随年龄而改变,新生儿和<2岁的幼儿心多呈横位,以后逐渐转为斜位。
  2.血管特点 小儿动脉相对成人粗,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
  3.心率 新生儿期每分钟120~140次,1岁时约110~130次,2~3岁时100~120次,4~7岁80~100次,8~14岁70~90次。
  4.动脉血压 收缩压新生儿平均70mmHg,1岁时约80mmHg。2岁以后按以下公式计算:
  收缩压=(年龄×2)+80 (mmHg)
  舒张压=收缩压×1/3 (mmHg)
  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 mmHg以上可考虑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 mmHg以下可考虑为低血压。正常情况下,下肢比上肢血压高20 mmHg。
  5.静脉血压 学龄前儿童颈静脉压一般在40mmHg,学龄儿约为60mmHg。
  (二)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
  1.胎儿血液循环 有两个回路:
  ①左路:胎盘→脐静脉→静脉导管、门静脉→下腔静脉→右房→卵圆孔→左房→升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头臂血管
  ②右路:上腔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动脉导管→降主动脉→脐动脉→胎盘
  2.特点
  ⑴通过胎盘以弥散方式进行物质交换。
  ⑵除脐动脉是氧合血外,其他都是混合血,其肝血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而下半身含氧量最低。
  ⑶只有体循环,肺循环虽存在,但无气体交换。
  ⑷肺动脉压高于主动脉压。
  ⑸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正常胎儿血液循环中的特殊通路。
  3.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
  ⑴脐血管 脐动脉→膀胱脐韧带;脐静脉→肝圆韧带;静脉导管→静脉韧带。
  ⑵卵圆孔 关闭。
  ⑶动脉导管 关闭。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概述
  1.先心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特有通路在生后未关闭而形成的先天畸形。
  2.病因 不清
  ★3.分类 临床上常根据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分为3类:
  ⑴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如右位心、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⑵左向右分流(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⑶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有异常通道,使血流从右侧心腔向左分流,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四、 法三、大血管错位、主动脉干永存等。
  4.诊断方法 临床上常见的与心脏有关的主述病史有①呼吸困难;②胸痛;③昏厥;④心脏其它症状 a.蹲踞b.发绀 c.声音嘶哑 d.腹痛、下肢痛
  5.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①肺部感染②感染性心内膜炎③心力衰竭④脑梗塞、脑脓肿⑤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新生儿再期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故出现青紫;以后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出现左向右分流,造成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如果缺损较大,进一步发展下去出现肺动脉高压,当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室,血流右向左分馏,在晚期出现持续性青紫。
  【临床表现】:
  1.症状 缺损小者可无任何症状;缺损大时,病人可有发育迟缓、消瘦、面色苍白、多汗、活动后心悸、气短等。当哭闹、肺炎和心衰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呈暂时性青紫。
  2.体格检查 可见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到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增强并有有固定分裂。三尖瓣区有时 听到舒张中期杂音。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缺损小者可无改变。分流量大者主要显示双肺血管影增多(肺野充血),呈肺多血改变,肺动脉段突出,可见肺门"舞蹈征",右房、右室扩大,主动脉结较小,心胸比例扩大。
  2.心电图 主要特征为心电轴右偏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3.超声心动图
  4.心导管检查及造影 导管可自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右心房血氧饱和度比上下腔静脉高
  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发病率】:
  室间隔缺损(VSD)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心病,在我国几乎占小儿先心病的一半。VSD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畸形。
  【病理解剖】: 根据缺损部位分为四型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室间隔缺损引起的分流从左到右,一般无青紫。分流增加了肺循环、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工作。小于0.5cm的缺损可以无症状,大的缺损,可发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亦可形成梗阻型肺动脉高压。此时左向右分流显著减少,最后出现双向分流或反向分流而呈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右向左分流时即称为Eisenmenger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症状 取决于缺损口大小和分流量的多少。小型VSD亦称Roger病:因缺损小,无明显血流动力学紊乱,患儿常无自觉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常在健康体查时被发现。中型VSD:可在婴儿期出现症状,哭闹和吸吮后见气急;年长儿诉活动后心悸、胸闷、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略差,面色略显苍白。型VSD:新生儿期即出现吸吮后气急、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和声音嘶哑。年长儿可出现活动后气急、胸闷、心悸、严重者休息时也见明显呼吸困难,常出现反复难愈的呼吸道感染。当体、肺循环压力相等或接近相等后,由于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的产生,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患儿症状可明显加重,见持续性发绀,其生长发育显著落后。
  2.体格检查 小型VSD心脏仅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 P2正常或轻度增强。大型VSD: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3级粗糙收缩期杂音,且广泛传导,可于杂音最响处闻及收缩期震颤。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大型缺损者心脏增大,以左右心室增大明显。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动脉段增粗。
  2.心电图 大型缺损示左右心室合并肥大。
  3.超声心动图 尤其彩色多普勒可见分流的位置、方向和区分分流大小。
  4.心导管检查及造影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肺炎,心力衰竭及肺水肿,肺动脉高压,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动脉导管未闭PDA
  分型:管型;漏斗型;窗型。
  差异性青紫:当肺动脉压高于主动脉压时,常产生右向左分流,可造成下半身青紫,称之为差异性紫绀,监狱PDA。
  典型体征:消瘦、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响亮延续性机器样杂音。
  X线特点:LV增大(LA亦可增大),主动脉增宽,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充血。
  超声心动图:LA/主A内径比值>1.2。
  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室,说明肺动脉部位有右向左分流。
  法洛四联症TOF
  青紫型先心病。
  一、病理解剖
  1.肺动脉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厚
  二、病理改变
  严重型肺动脉闭锁而支气管动脉扩张称为“假性永存动脉干”
  典型体征:胸骨左缘2~4肋间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杂音。
  X线改变:靴形心。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VMC

  多种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以心肌间质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病变。
  一、病因 B组病毒(1-6型)是主要病原。
  二、发病机制 病毒侵犯、应激反应、自身免疫学说
  三、临床表现
  1.呼吸道、肠道感染
  2.症状:分轻、中、重型。
  轻型: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中型:①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
  ②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及奔马律
  ③心前区多表现为频发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或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④可致心力衰竭和昏厥
  重型:①心源性休克,出现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四肢厥冷及末梢发绀。
  ②严重心律失常或栓塞
  ③心力衰竭
  3.体征
  ①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可呈胎心律或奔马律,一般无明显器质性杂音
  ②心包炎者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心界明显扩大
  ③循环衰竭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一般化验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多增高。
  ⑵血清酶测定①AST在急性期增高,但恢复很快
  ②CK在早期多有增高,CK-MB为主,敏感。
  ③LDH特异性差,其同工酶在早期多有增高
  ④CTnI或CTnT增高
  ⑶病毒学诊断
  ①疾病再期可以咽拭子、咽冲洗液、血液、心包等中分离出特异病毒。
  ②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或降低4倍以上。
  ③免疫荧光技术证实心肌标本含某病毒。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①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②心脏扩大,有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③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或明显ST-T改变;④心脏核素扫描发现异常;⑤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史;⑥有明显苍白、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胸闷、心前区痛、手足冰凉等症状中至少两种,婴儿可有拒食、发绀、四肢凉、双眼凝视等;⑦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心动过速;⑧病程早期血清CK-MB、CTI、CTnT增高。
  六、治疗
  1.休息 2.病原体治疗 3.针对心肌治疗 4.抗心衰治疗 5.激素治疗 6.心律失常的治疗 7.抗休克治疗 8.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