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儿科学——第三章 营养和营养代谢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11 18:41浏览:

第一节 小儿营养与喂养

  一、小儿营养需要
  (一)能量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每克供能量为4kcal,4kcal,9kcal。
  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5个方面:
  1.基础代谢所需
  2.生长发育所需
  3.食物特殊动力学
  4.活动所需
  5.排泄损失能量
  1岁以内婴儿约需460KJ(110kcal)/(kg.d),以后可按每3岁减去42KJ(10kcal)/(kg.d)简单估计,到15岁时为250KJ(60kcal)/(kg.d)。
  (二)蛋白质 15%
  (三)脂肪 35%
  脂肪在体内的功能包括①提供能量 ②提供必须的脂肪酸 ③协助脂肪性微生物的吸收 ④防止散热 ⑤机械的保护作用
  (四)碳水化合物 50%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六)水
  (七)膳食纤维
  二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
  ⑴降低婴儿死亡率
  ⑵降低婴儿患病率
  ⑶提供免疫保护,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
  ⑷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适宜
  ⑸增进母婴感情
  ⑹刺激子宫复原,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2.喂养方法
  ⑴早期开奶,出生后半小时即可让母亲喂奶
  ⑵按需哺乳,吃饱为度
  ⑶自4~5个月开始,按时增加辅食,为完全断奶做准备
  (二)人工喂养
  奶方的配制:婴儿每日约需能量110kcal/kg;需水分每日150ml/kg。100ml含8%糖的牛乳供能量约100kcal。
  例如:3个月婴儿,体重5kg,则需
  能量 :110×5=550kcal
  含糖牛乳:550ml 糖5.5×8=44g
  需水共150×5=750ml,补充750-550=200ml
  奶方:含糖8%的牛乳550ml(内含糖44g),加水200ml,每日分5-6次哺乳。
  (三)辅食
  1.辅食的添加原则
  应遵循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应在应;而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2.辅食添加的顺序

第二节 营养不良 Malnutrition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 disease

  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表现为D缺乏性佝偻病或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病因】
  1.日照不足
  2.摄入不足
  3.生长发育过快
  4.疾病因素
  5.药物影响
  【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钙、磷吸收减少,血中钙、磷下降。血钙降低剌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加速旧骨吸收,骨盐溶解,释放出钙、磷,使血钙得到补偿,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大量的磷经肾排出,使血磷降低,钙磷乘积下降,骨盐不能有效地沉积,致使骨样组织增生,骨质脱钙,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临床上产生一系列骨骼症状和血生化改变。(见图)。
 
  血磷是体内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血磷减少致使代谢缓慢,致中间代谢产物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又加重代谢紊乱,剌激甲状旁腺分泌PTH,形成恶性循环。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一)精神神经症状
  为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与低血磷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以上症状虽非特异性表现,但在好发地区,可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
  (2)头颅畸形 “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串珠肋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呈圆形隆起,象串珠状,以第7~10肋最显著。向内隆起有时可2~3倍于向外隆起,可压迫肺而致局部肺不张,并易患肺炎。
  (2)胸廓畸形 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因软化被呼吸时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横沟,称郝氏沟(Harrison氏沟),或肋骨下缘外翻;肋骨骺端内陷,胸骨外突,形成鸡胸;剑突区内陷,形成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 佝偻病“手镯”与“足镯”。以腕部较明显,亦易检查。
  (2)下肢畸形 “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
  【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惊厥
  2.手足搐搦 幼儿和较大儿童多见。发作时神志清,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足踝部跖屈,足前部内收(如图)。
  
        手足抽搐症的手痉挛     手足抽搐症的足痉挛
  3.喉痉挛
  (二)隐性体征
  在患儿低血钙接近临界水平,但临床尚未出现上述症状时,称隐性手足搐搦症。此时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刺激周围神经可诱发局部肌肉抽搐,出现以下体征:
  1.面神经征(Chvostek氏征)以指尖或叩诊锤叩击耳颧下方的面神经,同侧上唇及眼睑肌肉迅速收缩。
  2.手搐搦征(Trousseau氏征)以血压计袖带包扎上臂,加压使桡动脉搏动暂停2-3分钟后出现手搐搦征。
  3.腓神经征(Peronea1 sign)叩击膝外侧腓骨头上方的腓神经,可见足背屈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