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5 10:18浏览:
次
产褥期对于女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做好产褥期保健,对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产后的妈妈都想做好产后保健,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度过这个产褥期呢?
1、不要使用内置棉条
女性在分娩之后会有2-6周的时间阴道出血,俗称“恶露”,刚分娩后的几天,阴道的出血量比较大,且颜色鲜红,后期会逐渐减少,颜色变为褐色或者黄色。所以在这一段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产妇都需要使用卫生巾或者卫生护垫来吸收阴道分泌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内置棉条,因为分娩后,阴道内可能有撕裂或者侧切,使用内置棉条会使阴道遭受感染,为健康埋下重大隐患。
2、合理对待大小便
产妇在分娩之后,可能会对大便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但是,有便意的时候千万不要强忍着,如果有便秘的情况,要使用开塞露进行润滑,避免因为用力,使缝线的伤口挣裂。而在产后,小便短时间内增多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排尿有疼痛感,可以先使用温水冲洗一下,这样就减少了刺痛感。
3、不要急于食用大补的食物
很多人认为在分娩之后元气大伤,要赶紧食用一些大补的食物,如人参,桂圆,红糖之类的来补充元气。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像人参这种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这对于刚分娩后的产妇是危险的,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会有内外生殖器血管的损伤,这个时候吃人参,桂圆,会影响血管的愈合,甚至造成大出血,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4、早期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传统的在产后尽量在床上躺着的说法是完全不科学的,在产后及早的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对于产妇是十分有利的,一般顺产的产妇在休息8小时后就可以坐起,但是要注意起床动作要温柔,不能过猛,避免撕扯到缝线处,在分娩2-3天后就可以下床活动。剖宫产的产妇在生产完5-6天后,也可以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帮助恶露排出,增加子宫恢复的速度,减少产褥病。长期的躺在床上会使子宫得不到有效的恢复,而体积较大的子宫在一直平躺的位置下,可能会造成子宫后移位,对身体毫无益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后,产妇应避免从事重体力的劳动,以免导致子宫下垂。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产后保健如何做更好的详细讲解,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完宝宝之后产妇需要及时做好产后保健,平安的度过产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