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小儿窦性心动过速(小儿窦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2 08:49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儿童时期,许多原因均可致窦性心动过速,常出现在发热、哭闹、运动或情绪紧张时,若发生在睡眠时,则应详细检查其原因,如贫血、慢性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风湿热、心力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应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

  1.生理性 运动、哭闹、情绪紧张或激动等致交感神经兴奋而使心率增快。

  2.病理性 各种感染、发热、贫血、缺氧、脱水、休克,各种心脏病及年长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使心率增快。

  3.药物性 应用拟交感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莨菪类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及麻黄碱类药等,心率可不同程度增快。

  (二)发病机制

  1.激动起源失常 心脏内许多部位均有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其电生理基础是4相舒张期自动除极化活动。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强,发放冲动的频率最快,以下依次为心房特殊传导组织、交界区、希氏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由于窦房结舒张期自动除极化速度最快,较早达到阈电位而发放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处,其他部位的起搏细胞在膜电位上升到阈值前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提前激动,因此其自律性被抑制。当心肌发生病变,如损伤、缺血、缺氧等,使窦房结受到抑制,则其下方的自律细胞被迫发放冲动,这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可产生逸搏或逸搏心律。若病变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异常增高,发放冲动的频率加快,超过窦房结,则产生主动性异位节律。发生1次或连续2次者为期前收缩,3次或3次以上者为心动过速,异位搏动连续发生而频率更快但规则者为扑动,不规则者为颤动。

  2.激动传导失常 折返是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常见机制,尤其多见于预激综合征。完成折返的条件是:单向阻滞区;传导减慢;折返激动前方心肌较快地恢复了应激性。这样激动在单向阻滞区近端前传导受阻,便经另一径路下传,然后通过单向阻滞区逆传,此时如原兴奋部位已脱离不应期,激动便可重新进入环路,如此重复循环而产生折返心律。

【症状】

  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年长儿童心率突然增快可诉心悸,婴幼儿心率增快可出现烦躁不安、拒食等。长期窦性心动过速可使运动耐受性下降,甚至心力衰竭。心脏听诊心律齐,心音强弱一致。 根据心电图特点和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一般诊断无困难,需与房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根据病因不同,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预防贫血、脱水等,预防各种心脏病,避免过于恐怖故事和动画、电影等。

【检查】

  有感染时,末梢血白细胞增多,

【鉴别】

  婴儿在烦躁、哭闹时,窦性心动过速可达每分钟220次,心电图出现T波与P波重叠需与阵发性心动过速相鉴别。心电图特点和压迫颈动脉窦可使心率减慢,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心电图特点P-P间隔十分匀齐,压迫颈动脉窦则终止发作或无效。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主要鉴别是在:

  1.前者有明确原因,后者无直接原因。

  2.前者频率易变,且呈渐进性,后者突发突止。

  3.前者节律略不齐,而后者则绝对匀齐。

  4.前者P波前后形态一致,而后者发作时P小组与发作间期P波有不同,且有时可见房性期前收缩。

【并发症】

  重症可致心力衰竭,可使运动耐受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