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幼年型疱疹样皮炎(小儿Duhring-Brocq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4:30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属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可能由于谷胶敏感性肠病,使机体自身产生抗谷胶抗体IgA,此抗体经血循环与皮肤组织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基底膜损伤,发生水疱。其二可能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基底膜激活补体导致基底膜损伤。

  (二)发病机制

  表皮下疱,在真皮乳头顶部有多数嗜中性白细胞及核尘构成的微脓肿,微脓肿与其上表皮之间有裂隙,真皮乳头水肿,乳头内胶原嗜碱性变性,浅层血管丝周围淋巴组织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在后期损害的真皮乳头内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在疱顶的表皮下层,偶见单个或成群的棘层松解细胞,常见坏死基底细胞。

【症状】

  儿童好发年龄为6~11岁,慢性病程,反复发作或逐渐缓解,可持续到青春发育期后不愈。

  基本皮损为在红斑基础上呈环形排列或集簇的水疱、大疱,直径为0.3~1.0cm,疱壁厚且紧张,疱液清亮,皮损尼氏征阴性。好发于四肢伸侧、肩背部及腰骶部。黏膜很少受累,也可表现红斑丘疹、荨麻疹风团。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全身症状和发热,与成人的不同点为:皮损缺乏多形性,自觉痒感轻重不等,有的甚至无自觉症状。无继发感染皮损愈后仅留淡褐色色素沉着斑。

  多数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少数有反复腹泻史,病程长,反复发作,青春期可望自愈。

  本病患者服用含碘、溴、氟、氯等的药物,会导致病情加重。

  依据典型有特征性皮损,结合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诊断可确立。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如使用含碘,溴的药物;食用紫菜、海带和谷胶类食物等。积极防治皮肤感染,

【检查】

  1.直接免疫荧光 示真皮乳头顶部和(或)基底膜带有IgA和C3呈颗粒状沉积。偶见IgM和IgG同时沉积。

  2.间接免疫荧光 20%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网状纤维抗体,抗谷胶抗体。70%患者可检出抗肌纤维内鞘抗体,无抗基底膜抗体。

  3.免疫电镜检查 发现IgA沉积在基底板下方,并与锚原纤维、微原纤维结合,部分IgA沉积在基底膜下的透明板内。

  4.电镜检查 发现表皮基底膜模糊、断裂或完全消失。基底细胞胞浆膜破坏。

  小肠病理变化为程度不同的绒毛萎缩、变平或扁,黏膜下、上皮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浸润。

【鉴别】

  依据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与类天疱疮、线状IgA疱性皮肤病可鉴别。

【并发症】

  少数有反复腹泻史,可并发皮肤感染,引至急性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