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01 11:16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至今病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1.后凸畸形 由于本病在青少年期开始,以致出现胸或胸腰段后凸。家人常认为是由不良姿势所引起,以致成为延误诊断和治疗的常见原因。此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胸背部疼痛,可因站立及激烈的体力活动而加重。生长停止后,本病亦停止发展,疼痛大多会自动消失。但当畸形严重时,患者亦可同时出现下腰部疼痛。
2.腰椎前凸 除胸段后凸畸形外,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腰椎前凸,对胸段而言,头颈亦相对向前突出。腰椎过度前凸实际上是患者对胸椎严重后凸弯曲代偿之故。
3.其他症状
(1)神经症状:严重后凸畸形可引起脊髓受压,严重者甚至可有下肢轻瘫。
(2)腰痛:当病变波及腰椎时,患者常有下腰痛,常见于男性运动员和山区人群,表明本病的发展与恶化是反复创伤和激烈运动的结果。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1.病史 自幼年缓慢发病,以胸背部不适及疼痛为主。
2.畸形 主要为圆背畸形,颈、腰段可向前隆凸。
3.影像学所见 顶椎至少3个以上的楔形椎体,多可见Schmorl结节。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随访观察、科普教育:对脊柱后凸小于50°的青少年需定期随访,包括X线摄片,直到骨骼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应予以相关科学知识教育,使家长及患儿了解本病,注意预防畸形及配合治疗。
(2)功能锻炼:主要为单独的姿势训练,其对本病的矫正具有一定作用;姿势训练与支具治疗相结合可以使脊柱柔韧,矫正腰椎过度前凸,增强脊柱的伸肌。对后凸小于75°者,此种措施具有肯定的效果。
(3)支具治疗: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前进行支具治疗亦可得到满意的疗效,即使对后凸已近80°者亦多有效。由于胸椎型Scheuermann病患者顶椎大多位于胸6~8处,可选用具有三点支撑的Milkwaukee支具,因其具有动力性三点矫正功能,可以增加胸椎的伸展幅度,使腰椎前凸变浅(图1)。胸、腰椎型Scheuermann病患者的顶椎大多在胸9或更低,可用改良的腋下胸-腰-骶矫正器。在支具治疗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进行姿势性伸展运动和腘绳肌的牵张运动。支具治疗至少应坚持至骨骼成熟后2年。在支具治疗的最后一年,仅需晚上配戴支具即可。虽然支具治疗后患者的畸形可得到明显矫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15%~30%的效果可能会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