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新生儿黄疸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0:39浏览:

新生儿黄疸

[概要]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后遗症,早产儿更易发生,应紧急处理。

 

[诊断要点]

1.对新生儿黄疸应首先区别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第2- 3d出现,第4-6d达高峰,血清总胆红素( TSB )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 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umol/L(1.5mg/dl),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在3-4周消退。患儿一般情况好,食欲好。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密切关系。近年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正常足月儿TSB峰值明显高于传统标准,可达 256 ~ 290μmol/L (15 ~17mg /dl)。对于早产儿,所谓“生理性黄疸”的概念已没有价值,因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即使TSB在正常范围也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2)病理性黄疸 如黄疸在生后 24h内出现,黄疸程度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每天TSB上升值>85μmol/L (5 mg /dl),黄疸消退时间延迟,结合胆红素增高等,应视为病理性黄疸,同时患儿有原发病的表现。

2.如考虑病理性黄疸,则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病因诊断。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1)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①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见新生儿溶血病。②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在南方发病率较高,蚕豆、磺胺药、抗疟药、樟瑙丸等为诱发因素。③感染性黄疸:败血症、尿路感染、感染性肺炎等均可引起黄疸加深。④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发生在生后第1周,与热卡摄入不足和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晚发型在生后第5d开始出现,第2周达高峰,与母乳中存在抑制因子和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暂停母乳 3 ~ 5d黄疸减轻。⑤其它: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其它部位出血、窒息、药物(维生素 K3.磺胺药、新霉素等)、红细胞增多症、胎粪延迟排出、克-纳氏综合症等均可引起黄疸。

(2)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①新生儿肝炎: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弓形体病等。②胆汁瘀滞综合征:某些药物、静脉营养、败血症等可引起胆汁瘀滞。③胆道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④先天性代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处理]

1.病因治疗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  TSB超过171umol/L(10mg/dl)时应予治疗。病理性黄疸根据原发病不同采取相应治疗。

2.光照疗法:

(1)指征  (表 - 7 ) TSB足月儿超过15 mg/dl,早产儿超过12mg / dl,出生体重越低,指征越宽。生后 24h内出现黄疸者,尽早光疗。光疗不能代替换血,但可减少换血疗法的应用。结合胆红素超过1.5mg/dl,慎用光疗。

表 - 7

生后时间

(H)

血清忠胆红素水平μmol/L(mg/dl)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后换血**

换血+光疗

≤24***

25-48

≥204(12)

≥256(15)

≥342(20)

≥427(25)

49-72

≥256(16)

≥308(18)

≥427(25)

≥513(30)

>72

≥290(17)

≥342(20)

≥427(25)

≥513(30)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判断。

**光疗4~6小时,血清胆红素不能降低17~34μmol/L(1~2mg/dl)为光疗失败。

***24小时出现黄疸应考虑病理性黄疸,需进一步检查。

 (2)光疗注意事项  ①光疗时要保护眼睛,防止发生视网膜损害。②夏天注意光疗箱通风,防止发热,冬天注意保暖。③光疗散热多,常发生脱水,要适当增加补液量。④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泻刺激肠壁,可引起腹泻。⑤光疗可至皮疹,原因不明,可见斑点样皮疹,停光疗后可消失。⑥光疗可使核黄素分解,在光疗前或后补充核黄素,不宜同时补充。⑦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 4mg/dl时进行光疗,可导致青铜症。

  3.药物治疗

(1)白蛋白1g白蛋白可与 8.5 mg/dl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联结,减少核黄胆的发生,在换血前给白蛋白1g加葡萄糖 10-20ml,静脉滴注,以增加胆红素的换出。

(2)酶诱导剂 可用苯巴比妥 5 mg / kg.d,po,3d后起效。          

(3)锡原卜啉 是一种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能减少胆红素的生成,目前尚在研究中。

  4.换血疗法     主要用于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的黄疸(见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