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颈椎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19:43浏览:

  颈椎各节共同围成椎管,容纳颈段脊髓;颈椎各椎体两侧横突有孔,供椎动脉穿行。每个颈椎椎间关节都是由5个部分共成形成的闭合性动力系统,当任何一部分骨折、脱位或病变时,将影响其他部分而发生退行性变。成年人颈椎退行性变常表现为椎间盘退变、骨赘形成、韧带骨化,退行性变最早自20岁左右开始。颈椎管的大小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正常人颈椎管前后径不应小于12mm ,如小于12mm ,则有可能产生颈椎管狭窄症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常有连续3个节段均匀一致的椎管前后径在12mm以下。颈椎病发生在下段颈椎,即颈3-7。
  睡眠体位不良、工作姿势不当等慢性劳损是颈椎退变最为主要的因素。头颈部外伤与颈椎病的发病和发展有直接关系。颈椎畸形和颅底畸形与颈椎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关系。总之颈椎病容易发生在颈椎管先天发育较小、后天继发退变、颈部损伤及枕颈部畸形患者。
  目前多认为产生症状的原因为:1、机械性压迫:是否发生症状与压迫的程度、时间及是否持续有关。2、局部磨擦:脊髓、神经根在突出的骨赘上磨擦,发生水肿、充血,甚至退行性变有关。3、血管因素:前方粗糙的骨赘抵在脊髓前方,产生局部缺血或血流下降,或椎间孔病变使神经根纤维化,亦影响根血管,从而影响脊髓血流。一般上述几种因素常相互伴随。以机械因素为主者症状逐渐发生,一般症状较轻,以节段不稳或血管因素为主者病变发展较快,症状较重,较急。
  颈椎退变后是否出现症状,取决于退变之轻重;另一重要因素是椎管发育的大小,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则更易发病。颈椎管发育较小者,轻微退变及外伤也易于发病,症状与体征也较明显,一旦发生症状,非手术疗法难以使症状消失,即使消失也易于复发。合并颈椎管狭窄之颈椎病患者,在采用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时如不同时扩大颈椎管,则效果常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