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19:34浏览:

【病因】

  该病发病年龄主要为5-13岁儿章,也有个别病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男孩患者比女孩多,可能与男孩活动频繁有关。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该病为流感病毒所致,有关研究人员猜想可能与柯萨奇病毒、A型或B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3型等有关,也有想关报道将其与EB病毒(疱疹病毒科R亚科,DNA病毒)以及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考证。

【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儿童感冒后,最初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厌食,全身肌肉酸痛,有的孩子还会出现一过性皮疹或胃肠道症状。大约在1-4天后,前驱症状改善,但出现两侧下肢的肌肉,以小腿肌群为多见,其次为大腿肌发生疼痛,常于睡眠初醒时突然发生,活动时肢体疼痛加剧,即使能走路,也会有步态异常,腱反射正常,无感觉异常。严重者行走困难。 而且皮肤无感觉异常,无红热,神经反射无异常。

  大部分患儿在发病3-6天后两下肢肌肉疼痛及触痛可以消失,1-2周恢复正常,行走自如,只有个别儿童的步态异常可持续数周,而且该病预后良好,所以得了该病不必紧张,只要配合药物治疗以及减少肌肉活动,卧床休息,一般都能很快痊愈,而且没有后遗症。

【饮食保健】

a

【护理】

【治疗】

  (1)平时饮食要均衡,补充足够营养,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当流感发生时,要仔细护理,防止肌炎的出现。对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予以物理解温,如冰枕、冷水敷额头、酒精擦浴、多饮开水等,还可予以吸氧,输液等处理。当患者高热时,切忌捂得大紧,以防体温继续上升而引起惊厥。病人的口鼻腔分泌物及污染物应及时处理,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咳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家长应留心观察小孩,当有发热、咳嗽、流涕、咽痛不适或腹泻等症状时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及时处理。

【检查】

  1.血液检查结果显示:

  (1)周围血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周围血象均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2)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均高,范围在394 u/L-2 759 u/L,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也有轻度升高,急性期血清CPK显著增高,即可正确诊断。

  2.药物治疗后可进行肌电图及肌活检,显示非特异性病变。

【鉴别】

  (1)与流感所引起的肌痛相鉴别

  流感初期的肌痛是广泛性,但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引起的剧烈肌痛局限于双侧小腿部。流感引起的肌痛伴有乏力等症状;

  (2)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相鉴别

  病情进展缓慢,并且病变主要集中在四肢的近端肌群,并发皮肤损害,但无严重肌痛和触痛;

  (3)与流行性肌痛相鉴别

  流行性肌痛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特征性表现为发热头痛等前驱期症状后,出现突发的胸部两侧或膈肌附着处剧烈难忍的发作性疼痛,当深深吸气或体位改变后可使疼痛加剧。

  (4)与急性肌红蛋白尿症相鉴别

  急性肌红蛋白尿症发病较急,发生于病毒感染的高热期,临床呈现为严重肌痛和肌肉痉挛,肌肉肿胀,按下去能感觉到明显的痛感,尿呈酱油色,尿隐血试验呈阴性,尿中有肌红蛋白,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肌活检可见肌纤维坏死,有时伴有吞噬现象。

【并发症】

  在原发病后1~3天发生发热,另有厌食、头痛、腹痛、皮疹等,多在1~5天内迅速消失,恢复极快,仅个别病例可延续1周以上。 有的孩子还会出现一过性皮疹或胃肠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