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痔疮手术中常说的齿线是什么?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1-25 07:44浏览:

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交界处有一锯齿状的环形线,叫齿状线,简称齿线。齿线距肛门口约3厘米左右,在解剖学和临床上十分重要。

首先,齿线是直肠与肛门分界的标志,齿线以上是直肠,被覆黏膜,齿线以下是肛管,被覆皮肤。

第二,齿线以上的组织受自主神经支配,没有痛感,手术时是无痛区;齿线以下的组织受脊神经支配,有痛感,手术时属有痛区。

另外,齿线上下的动静脉血和淋巴液的流向与归属也不一样。齿线区的神经异常敏感,如损伤齿线过多,可以引起排便反射减弱或感觉性肛门失禁等等。所以在做痔疮手术时医生都要尽可能地保护齿线。

一台手术,术后疼痛与否,与保留齿线的多少,或是否结扎齿线,有直接关系。术者在治痔基础上,合理处理齿线,至关重要,许多术后不用长效止痛,也不会很疼。

齿线区为肛门最敏感区域,神经分布异常丰富,也是肛门反射中重要感受装置,对排便的生理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术后此区破坏,排便感即消失,直肠内的粪便就会产生瘀滞现象。怎么保留住齿线呢?尽量以齿线为界,分开处理内痔与外痔,创面最小的位置是齿线处,这样可以更多保留肛管,更多保留齿线,减少患者痛苦,更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