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1-25 07:16浏览:
次
不同时期痔疮的临床表现
痔疮主要有三大临床表现,即便血、脱出和疼痛。便血为早期症状,早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这里要注意的是出血不与粪便相混,这一点很重要,可与癌症相鉴别。
当痔核较大时,在排便的挤压下可脱出肛门,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早期减少。痔核经常脱出容易水肿、血栓形成并发炎、嵌顿而疼痛。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肛门皮垂、肛门潮湿等等。
后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患了痔疮后,病人常为局部剧痛,排便、坐、走、咳嗽等均能加重而坐立不安。另外还会出现瘙痒,这是由肠粘液流出肛门外而刺激皮肤引起。
我们发现,在临床上I、Ⅱ期内痔时,便血往往是唯一症状。老年人多见痔脱出,便血相对较少,故老年人出现便血一定要进行检查,以免遗漏肿瘤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