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3-09-08 11:19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工业上对人体皮肤影响比较突出的是接触锌盐溶液所引起的刺激反应,以及接触氧化锌烟尘引起的铸造热等。
(二)发病机制
接触可溶性锌盐(ZnCl2、ZnS04)可引起皮肤或黏膜的炎性刺激反应。氯化锌等盐类具有收敛性、吸湿性、腐蚀性,可使蛋白质沉淀,因而所引起的皮肤反应是通过原发性刺激作用而非变态反应。
(一)治疗
一旦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加强车间通风排气设备。皮肤及全身症状予以对症处理。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躯干等处,以上肢特别是前臂屈面为多见。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小红色丘疹,散在或密集成片,边缘弥漫不清,主觉有瘙痒感。除皮炎外,少数人伴有零星的芝麻到绿豆大小浅溃疡,其形态类似铬疮,伴疼痛感。除皮肤症状外,可伴眼结膜刺激反应、头昏、上腹痛、胸闷、恶心及咽喉干痛等。氯化锌等盐类具有收敛性、吸湿性、腐蚀性,可使蛋白质沉淀,因而所引起的皮肤反应是通过原发性刺激作用而非变态反应。通过直接溅到皮肤上引起或借汗液再刺激皮肤。轻的表现为皮炎;重的则因腐蚀或碳化作用产生溃疡。其他系统症状则可能由于吸入含有氯化锌微粒的空气所致。
接触可溶性锌盐,氯化锌等盐类病史;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躯干等处,以上肢特别是前臂屈面为多见。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小红色丘疹,散在或密集成片,边缘弥漫不清,主觉有瘙痒感。
加强个人防护,包括操作时戴长橡皮手套,穿长统靴.用长围裙,戴防护眼镜、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