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物理性皮肤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9-08 11:26浏览:

物理性皮肤病

 

自身机体因素(30%):
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产生的毒素、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自由基毒素代谢障碍,甚至与精神、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机械性外因(25%):
如胼胝、磨擦红斑、外伤等导致机体皮肤有改变。
物理性外因(25%):
如冻疮、烫伤、晒班、射线皮炎等。
化学性外因:(15%):
大多数接触性皮炎都是接触化学物质、如染料、化工原料等引起的。
其他因素(5%):
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亦与皮肤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1.避免日晒(窗玻璃只滤过uvB),着长袖衣,查找光敏物,避免接触。
2.遮光剂的应用:
化学性遮光剂:可吸收uvB 、uvA(部分) ,如:对氨基苯甲酸、水杨酸。
物理性折光剂:可反射或散射uv波和可见光,如:二氧化碳霜、氧化锌霜、炉甘石洗剂。
3.药物治疗:
(1) 避光药:
维生素类:
维生素B2可降低皮肤的光敏性;烟酰胺为维生素PP代谢物,能阻碍光代谢产物(色氨酸代谢物)犬尿酸的合成,降低光敏性;β族胡箩卜素可吸收300—600的光谱。
氯喹:对色素颗粒具有高度亲和力,在皮肤中形成复合物,而具有抗紫外线的作用。
反应停:对慢性光毒性皮肤病有效。
(2) 抗组织胺药。
(3)激素。
(4)维甲酸类。 

物理性皮肤病 的检查:

 

 

1.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皮损的分布部位、皮损的种类、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及基底情况,颜色、水疱内容物及其颜色、排列特点及边界是否清楚。
辅助物理检查有:
⑴玻片压诊法:将玻片用力压在损害上10~20秒,炎症性红斑及血管瘤颜色可消失。
⑵皮肤划痕症:用钝器划皮肤,如在划过处产生风团,称为皮肤划痕症阳性。
⑶感觉检查:包括温度觉、触觉及痛觉等。
⑷滤过紫外线检查:如黄癣病头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
⑸棘层细胞松解现象检查法(尼氏征):推移水疱向周围扩散,正常皮肤被推动及水疱间外观正常的皮肤补擦掉即为阳性。
2.实验室检查
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部分皮肤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可依此确诊与鉴别诊断。
⑵皮肤试验:
①斑巾试验。用于检查接触性过敏原。
②划痕试验或皮贡试验。用于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具有过敏反应(Ⅰ型)。
③麻风菌素试验。用于判断麻风病人免疫情况。
④癣菌素试验。有助于癣菌疹诊断。
⑶微生物检查:皮肤真菌、麻风杆菌、疹虫检查有助于相应皮肤病的诊断。 
日光性皮炎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除皮损外,多伴有其它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抗核抗体及红斑性狼疮细胞阳性,基底膜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可资鉴别。
痱子鉴别诊断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与气候无关,有接触化学物品史。损害为局限性,不对称,局部多潮红肿胀。
冻疮:见于冬季及临床特征,诊断不难,但应与多形性红斑相鉴别。后者损害为多形性,掌跖可被侵犯。 
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衣着应宽大,减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发,勤换衣服;
预防日晒伤首先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疗一般对症即可,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
防止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应尽量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外出郊游时要穿长袖衣裤、鞋袜,并带脱敏药物。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口服脱敏药,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可能会引起皮肤癌,还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或皮肤色素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