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渗出性多形红斑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9-06 09:42浏览:

渗出性多形红斑

 

(一)发病原因
尚不完全明了。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即可能是皮肤小血管对某些致敏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其变应原可能为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水杨酸类,青霉素、砷剂等。也可由于腐败食品鱼虾等,其他如X线照射、月经紊乱,妊娠等也可伴发。另外还与物理因素如寒冷和气候变化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原因血热或脾虚湿盛、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郁于肤;或因饮食失常,食入禁忌而诱发。
(一)治疗
1.全身治疗
(1)追寻病原、停用致敏药物,并给以相应治疗。多进富含有维生素水果、新鲜蔬菜,限制动物蛋白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轻症患者可内服抗组胺剂、钙剂及维生素C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便秘者,可给盐类泻剂如硫酸镁。发病若与HSV有关者,可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有较好作用。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关节痛时给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或吲哚美辛(消炎痛)。有病灶或并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3)中医治疗:
①血热型:法宜清热凉血、散风。方用凉血五根汤加减。白茅根30g,茜草根10g,紫草根10g,菊花10g,生地15g,丹皮10g,大青叶12g,防风10g,车前草15g,薄荷3g,热盛烦渴者加生石膏、竹叶;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关节痛者加秦艺桑枝、鸡血藤;或用三花子藤方(生槐花、款冬花、地肤子、首乌藤)内服。
②寒湿型:法宜健脾除湿,温经散寒。方用当归四物汤加减:茯苓10g,白术10g,陈皮5g,桂枝10g,白芍10g,吴茱萸10g,干姜6g,当归10g,鸡血藤15g。气虚明显者加生芪、党参;关节痛者加秦艽、老鹳草;发生于上肢者加片姜黄;发生于下肢者加木瓜。
2.局部治疗 原则消炎、收敛、止痒,防止感染。以红斑丘疹为主者选用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软膏。对水疱糜烂渗出者可用各种收敛抗菌剂,作局部湿敷或油膏。如3%硼酸水,复方硫酸铜溶液或黄柏地榆水湿敷;复方代马妥油膏或5%紫草,10%生地榆油膏。有口腔黏膜损害时,可用白菊花,金银花泡水含漱,每1天多次。
(二)预后
经过约2~4周,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轻度增多,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沉加快,也可出现蛋白尿。
组织病理:有各种各样的组织象变化,主要有三种类型改变:
① 表皮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严重者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表皮分离,其上方表面大片坏死。本型见于靶形损害和重症多形红斑。
②真皮型:真皮乳头水肿,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浸润,以单一核细胞为主,杂有嗜酸性粒细胞。本型见于斑疹、丘疹性损害。
③真皮表皮混合型:常见,沿真皮表皮边缘及表浅血管的周围有一单核细胞浸润,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形成表皮下水疱,部分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细胞内水肿及海绵形成,真皮上部常有红细胞外渗。
多进富含有维生素水果、新鲜蔬菜,限制动物蛋白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