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3-09-06 07:25浏览:
次
(一)细菌性疾病 :貌疖肿、痈、蜂窝织炎、汗腺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麻风、热带皮肤溃烂、分枝杆菌性皮肤溃烂、口腔结核性皮肤溃烂。
(二)真菌性疾病 :孢子丝菌病、皮肤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曲菌病、足菌肿、放线菌病、奴卡菌病、黄癣、脓癣、皮肤毛霉菌病。
(三)病毒性疾病 :手足口病、口蹄疫。
(四)寄生虫病 :皮肤阿米巴病、皮肤蝇蛆病。
(五)性传播疾病 :生殖器疮疹、梅毒、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淋巴肉芽肿病。
(六)变应性皮肤病 :固定性药疹。
(七)血管炎及血管性疾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硬红斑、坏疽性脓皮病、wegener肉芽肿、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淤滞性皮炎、雷诺症。
(八)物理性疾病 :放射线皮炎、冻疮、褥疮。
(九)职业性皮肤病 :铬、镍、钠、锌、钴、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可引起皮肤溃烂。
(十)自身免疫疾病 :白塞病。
(十一)肿瘤 :基底细胞癌。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纤维肉瘤、疣状癌、多发性浆细胞瘤。
(十二)其他 :连续性肢端皮炎、结节性脂肪坏死、脂肪肉芽肿、坏疽性龟头炎、急性女阴皮肤溃烂。
建议用外用药物治疗,外敷纯中药熬制的膏药,可拔毒生肌,消淤止痛,清热解毒,化腐敛疮,可迅速修复溃疡组织而达到治愈目的。 膏药能由内向外提毒生肌,清除坏死组织,伤口逐渐从里向外生肌长肉长平至愈合。药和皮肤之间保持油性湿润便于换药,没有疼痛。所以膏药具有消除伤口疼痛的功效。膏药帖服后,通过皮肤孔窍药物分子直达病灶处,经渗透和吸收,达到透皮给药,引起皮肤和患处血管的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和再生。对久治不愈的伤口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感染溃烂等疾病疗效高。
口服维生素C片,1.0g/d,外用药膏外敷并包扎。禁止使用消毒剂清创,不与任何外用药混合。具体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前首先清创溃疡创面,将表层坏死物及分泌物清除,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外涂药膏厚约2-3毫米(使用前搅拌成糊状效果更佳),并根据溃疡所在部位,灵活应用。一般是涂药后用无菌卫生纸(或普通卷纸)12-18层及消毒纱布4-8层包扎伤口。根据创面分泌物多少决定换药次数。分泌物多者每日换药两次、少者每日换药一次,原则是不让渗液浸透包扎物。7-14天即可见疮面颜色转向正常;继续用药肉芽生长,伤口逐渐变浅。发病时间在1个月内用药一个月左右可完全愈合。发病时间在3年以上者,所需要时间要长,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不造成新的损伤下,及时清除坏死组织,通畅引流。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原发病。静脉曲张的局部换药后,需用弹力绷带将小腿适度绷紧加辨证内服活血化瘀的中药,有静脉血栓的还需对血栓进行专科治疗。糖尿病者须将血糖用降糖药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小夹板压伤的可配合小腿部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骶部褥疮的尽量不要压骶部,特别是卧姿。
(一)皮肤溃烂的病史 了解皮肤溃烂患者的病史应针对皮肤溃烂发生的病因,一般来讲应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及有无不洁性交史等。因皮肤溃烂往往为继发损害,因此在现病史中了解皮损最初损害的特点尤其重要,常能提供诊断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