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7-25 08:25浏览: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1.早期皮损 真皮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炎性浸润,可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厚。
2.陈旧皮损 真皮内肉芽肿反应,可侵及皮下组织,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但无干酪样坏死。组织细胞内有时可找到抗酸杆菌,比结核杆菌长而粗,常见交叉排列。
(一)治疗
目前仍无特效方法。抗结核药无效。一般可在2~3年内自行消退。有报告口服利福平450mg/d,3个月内痊愈,也有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效的报道。也可用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磺胺托嘧啶(磺胺甲氧嘧啶)、利福平与乙胺丁醇联合治疗,报告有效。局部治疗有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温湿敷,冷冻,手术切除等,冻干卡介苗及本菌菌苗疗法也有效。
(二)预后
皮损多在数月至3年内可自然愈合,亦有持续17年病例报道。
1.早期皮损 真皮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炎性浸润,可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厚。
2.陈旧皮损 真皮内肉芽肿反应,可侵及皮下组织,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但无干酪样坏死。组织细胞内有时可找到抗酸杆菌,比结核杆菌长而粗,常见交叉排列。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皮损好发于肘、膝、手脚、指趾、踝、小腿等四肢易受外伤部位,肘部皮损最为常见,约占70%以上。局部受伤3~4周内出现小的红色丘疹,缓慢长大形成1~2cm红色或紫色小结节,自觉不痛,但有叩痛,极少数可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皮损多为单发,也有多处同时受感染引起多发性皮损,沿淋巴管呈向心性排列。通常无局部淋巴管炎和明显淋巴结肿大,亦不破溃。皮损多在数月至3年内可自然愈合,亦有持续17年病例报道。陈旧性皮损可呈疣状或形成瘢痕。无全身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多数患者无持久性免疫力。
外伤后形成慢性肉芽肿,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组织切片或涂片抗酸染色查菌阳性,确诊需作培养及动物接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