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3-07-25 08:17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尚不清楚。不同病期的痒疹的原因可能不同。急性痒疹常为昆虫叮咬后之一种过敏反应;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慢性痒疹则可能为特发性或与许多潜在疾患有关。
(二)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急性痒疹常因昆虫叮咬后出现过敏反应;亚急性痒疹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慢性痒疹则可能为特发性或与许多潜在疾患有关。
(一)治疗
以寻找和治疗原发疾病、镇静、抗过敏、止痒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1)追寻病因:对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或结核患者,应给予相应治疗。限制糖果,补充新鲜蔬菜及水果,对营养不良者宜加强营养。居处宜保持干燥,空气流畅。生活规律,患儿有充足休息。
(2)据病情,酌给钙剂,抗组胺剂,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A等。
2.局部治疗 原则为止痒、消炎、防止继发感染。可参照皮肤瘙痒症治疗。
3.其他 常行全身浴,每周2~3次,最好睡前行之,可使患儿获得良好睡眠。
4.中医疗法 清热解毒,疏风止痒。
方药:荆防方加减。湿重时加薏米仁及车前草,车前子。单方成药可服化毒丸草车前子。单方成药可服化毒丸。
(二)预后
青春期可缓解或自愈。
1.好发于乳儿及1~2岁婴儿,特别是断乳后婴幼儿。
2.临床上可分两期
(1)早发期:多发于8~10个月或1~2岁时,初发为风团样红斑,或淡红色扁平小丘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逐渐增多,散漫全身。
(2)成熟期:多发于2~3岁,早发期皮损愈发愈多,形成典型痒疹结节,为米粒至高粱粒大,淡红、褐黄或似正常皮肤的坚硬小结节,可高出皮面或陷于皮内。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化,有可继发湿疹样改变或化脓感染。
3.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以下肢为著,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炎,但决不化脓。重者皮损遍布全身,常伴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患儿烦躁不安。
4.自觉剧痒,反复发作,青春期可缓解或自愈。
5.组织病理:呈一般炎性组织像,无特异改变。
好发于儿童,四肢伸侧的风团样红斑,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典型的痒疹结节,自觉剧痒,可考虑Hebra痒疹。
需与以下皮肤病相鉴别。 1.丘疹性荨麻疹 早期症状、皮损二者相似,但本病皮疹有中心小疱,坚硬透明,经过较短,不继发苔藓化。 2.慢性湿疹 和长期Hebra痒疹的继发损害有相似之处,但本病有急性湿疹病史,皮肤浸润肥厚、倾向湿润,易反复再发,无一定部位,四肢多见于屈侧,无淋巴结肿大,与年龄季节无关。 3.疥疮 共同居住者易被传染,蔓延迅速。有指缝、手腕、腰围等特殊好发部位。会阴部典型的疥疮结节。夜间瘙痒剧烈。可查见疥螨。
1.去除病因,对伴发病给予相应治疗。限制糖果,补充新鲜蔬菜及水果,对营养不良者宜加强营养。居处宜保持干燥,空气流畅。生活规律,患儿有充足休息。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临床上成熟期: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化,有可继发湿疹样改变或化脓感染。